本书根据王力版《古代汉语》第一册和第二册编写,是一本教材辅导和习题集,既适用于大学同步辅导,也适用于考研复习。全书共七个单元,针对每篇文选,本书设置了“课文通译”“字词梳理”“语法修辞”三大板块,并精心编写了每个单元的练习题。“课文通译”板块采用繁体字标示文选,便于考生从字形去探求本义;除此之外,该部分还对原文中的文字
2016年,北大附中率先开设了中学创意写作课。此后,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创意写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唤醒和释放出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写下独一无二的故事。而当他们理解了写作是什么、为什么写作,也就不再惧怕考场作文。本书是李韧老师在北大附中讲授创意写作课程的结晶,围绕写作,涵盖了唤醒兴趣、培养习惯、寻找灵感、理解叙事机制、确立主题
本书通过山精和阿库之间的书信往来,讲述了写作与成长的故事。如果说《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是课堂指导及写作练习,那么本书就是一本沉浸式写作指南,因为真实的写作就生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书中的师生故事皆为真人真事,这些触及心灵的写作故事将启发更多青少年学习写作,爱上写作,重建写作思维。全书共十四封信,这些信既是关于写作技巧的
这是一本专为设计界人士编写的提升专业表达技能的书籍,从设计项目的汇报思路组织到现场汇报技巧、语言表达训练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作者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出设计师在方案汇报时缺乏说服力、逻辑不清晰等常见的痛点、难点问题,从汇报对象分析、逻辑框架组织、语言和表情的运用、现场表达技巧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提升汇报效果的思维
唐宋时期,汉语史中先后出现的六种处置式——“以”字式、“持/取”字式、“将/把”字式、“捉”字式——就已基本成熟。本书基于语义地图模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立足语法系统性,注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结合互证,通过梳理不同语义域的关联,全面系统分析汉语处置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动因与机制。共时层面,以构式多义性为纬线,关注句式同形异
论文开头是“引子”,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交代了作者的旨趣,即国学趣向和采用传统小学书的体式。其后共分八章。第一章毛传、郑笺与三《礼》,考证毛、郑释语与《仪礼》《周礼》《礼记》的关系。第二章毛传、郑笺与文献,举例指出毛传引用了《孟子》《孝经》《左传》《国语》等古籍。第三章毛传解《诗》内容考察。第四章郑笺解《诗》内容的考察。
《大学语文》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涵盖了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和现当代文学。通过对各个时期经典作品的精选与解读,带领学生领略不同时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从古老的秦汉文学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体会思想的多元碰撞,于唐宋文学中品味诗词的极致之美,在元明清文学中探索文学形式的多样变化,再到现当代
民间文化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最接地气,最好地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根脉,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印记。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丰厚土壤,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即寻美民间、探源民间、问道民间,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邂逅”到“入门”,进而寻美、
《全球中文发展研究》聚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涵盖广泛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刊通过推动全球中文发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刊将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公正、公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全球中文发展
胡朴安(1878—1946),,著名报人和近代经学、训诂学家。安徽泾县人。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等。他的《中国训诂学史》成书于1937年,是我国第一部训诂学史方面的著作,具有开拓性的重要意义。本书除“绪言”外,共分为六章,详细论述了训诂由开端发展一直到清代的历史,以及今后训诂学发展的趋势。 本书将中国传统训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