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简短但有足够吸引力的科普书。这本书引领读者思考了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抛出了诸多线索:你体内的原子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到达你的,你消费的东西的来源,你身体的活细胞是如何发育的,你庞大的大脑和意识起源于哪里,人类是如何进化的,以及,读者的个人遗传史到底揭示了什么。从生
本书阐释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面临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从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阐发、各种传承方式的传承效果和传承弘扬机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综合考虑中国近代史学相关言说的用语习惯,本书所用“古史”一词,泛指秦统一六国前的中国历史。但是,本书并非对“古史”诸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而是从20世纪出版或发表的中国历史撰述中考察学者对“古史”是如何“叙述”的。各章安排,以中国“古史”建构的具体“问题”(如分期与断限、“古史”撰述对神话传说材料的“处置”方式、考古学的发
收入《史学·史识·文化--刘桂生史学论文集》一书的文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作者刘桂生公开发表的文章。全书主要分为九个部分,主题分别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华文化自信、中西文化交流互释、史家与史学理论、讲座与访谈、为师之道、清华园溯源、献辑佚和简历和年谱。其中讲座与访
本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集中阐释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特色,包括修史制度、历史哲学、实录精神、史书体裁、文史结合、名山事业等,并结合具体的史著展开论述;其次,发掘传统史学中孕育的近代元素,考察其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所发挥的衔接作用,如公羊历史哲学与进化史观的传播、民本思想与史学致用功能的现代化等,进而总结近现代
本书通过8个章节全面梳理和讨论世界主义、国家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关于全球分配正义的相关理论,并借助当代著名德国法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的交流性的行为,从理论层面证明,全球范围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多领域相互依存,已经实质上使得各国人民之间存在类似于传统民族国家内部的互助社会共同体,因此物质资源的占有不均在伦理层面是具
历史知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史学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和各种理论范式中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本书是有关新实用主义对历史客观性进行最新论证的一项考察和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史学理论界就这一论题所作的难得的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作者将具体研究对象置于更广泛的学术史脉络和关键性理论问题论争谱系中来加以考察,一方面梳理了英语世界史学理论领域
2025历史学考研统考论述题313统考搭长孙博真题模拟30套历年真题解析
本书为文史札记,共一册十章。内容为历史名人佚事及趣闻、历史上典章制度之变迁、古代宫廷及民间风俗、古代名人琴棋书画及辞章佚事等。对诸多今人熟谙的历史人物以野史笔记所载证之于正史的方法,还原其真实而鲜活的身形。对今人尊崇或贬抑的的历史名人以介绍其生活琐事的方法而求达到宣扬正能量的目的。对一些历史名人的大事件根据野史资料予以
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