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阳明心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天理,至善,良知,道心等词的具体含义,并且选择传习录中的比较经典的段落进行解读。解决大众对心学内容的困惑,如何为良知,何为致良知,何为天理,何为至善,心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学习心学有何意义等。
本书讲述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王阳明如何从一位豪放不羁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圣贤之人?他如何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他历经了哪五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研习儒学的道路?王阳明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他如何在贵州龙场悟道?如何摆脱了生死之忧?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所谓的知是什么?行又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
《传习录》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充满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语言。《传习录百句》,择取和提炼了《传习录》且适当采用《王阳明全集》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并结合阳明的思想做了启人心智的解读,举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心学核心思
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的人生智慧,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主要内容包括: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诚心:持纯粹心,做志诚人等。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这个思想一
《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奉父命师事同里李谷平。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二十五年(1546),在乡里近处辟石莲洞,此后多静居洞中,然仍以兼济天下为怀。一生孝友谦让,清廉耿介,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念庵作为王阳明后学,其实一生
王阳明发扬了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中的“智”,靠智慧让儒家思想满血复活。那么,阳明心学有何心路历程?我们如何“格物致知”,靠“知行合一”拯救自己呢?“此心光明”的王阳明倾其一生为世人点燃了一盏心灯。心学是意术,是感觉化的思想、哲学化的艺术,是修炼心之行动力的功夫学、成功学。夜中正是用功时,让我们跟随周月亮先生,循着王阳明
少年要读漫画传习录 漫画儿童传习录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中国哲学谋略人际王阳明漫画版孩子爱看的智囊全集心学中国哲学谋略人际
本书集结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近五六年来阳明学研究的新成果。 阳明学,既指王阳明个人的哲学思想,也包含阳明后学或后世学者有关阳明学的思想诠释与理论发展;而再读,指重新解读和思考,也涵指不尽同于以往学界的相关研究而略有新的看法。全书由问题所牵引,讨论的内容呈多点散发,最终聚焦于广义阳明学的思想和历史。主要关心的问题有
本书共收录赵园先生十四篇重要学术作品,囊括了其在明清思想文化领域研究的精华之作,从关于明清思想的理论研究、明清时期文化现象的评述以及所写代表性著作的评论性文章三个维度展示了赵园先生学术生涯的不同侧面。所选篇章由赵园先生亲自选编并进行了全新修订,对于文章中的文献资料重新进行了校订和更正,其中的每一篇都是其在不同细分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