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期着重研究了公益金融尤其是公益金融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对日本社会企业、台湾地区志愿服务立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本书以“建设公益共同体”为主报告,分析了公益共同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发展状况等;分报告介绍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出台的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手机APP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巨大改变、中国环境公益遭遇的诉讼困境、时间银行的新理念和大学基金会的畸形治理问题;并选取了公益界最近所发生的一些如英特尔、壳牌、善行者、谢丽芳(蒲公英)、社
本书研究范围限定于以下几个方面:\\t\\t\\t\\t\\t\\t\\t(1)在时间跨度上,从希腊罗马时期的中东城市民族和宗教社团到当今;\\t\\t\\t\\t\\t\\t\\t(2)从地理范围上,本书研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主要是中东的大城市和具有特殊意义之城市;\\t\\t\\t\\t\\t\\t\\t(3)在研究
当前我国民间组织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多项重大发展。民间组织被纳入公共治理空间并成为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是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历史分水岭。制度障碍的逐步破除以及多项重大政策持续释放的政策利好消息,使民间组织得到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并成为社会领域的重要引领者。目前,在治理体系建构下,促进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的形成、社
《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4)》主要介绍2013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的总体情况,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国性公益类、学术类和联合类社会团体、基金会的评估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省级社会组织评估情况,并就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地方性社会组织评估做个案研究,倡导第三方评估,揭示社会组
近年来,对中国近代民间组织的研究在我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成果颇丰。本书为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于2013年9月联合主办的第三期“中国近代史论坛”的成果结集,以“中国近代民间组织与国家”为主题,分为“国家与社会”“商业与同业公会”“职业团体及其他”三个专题。
《中国、欧洲和南美民间组织对话会后续案例集(英文版)》讲述世界上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对话和协调对于构建世界民主治理至关重要。然而,尽管世界各地区的不同公民、行业、商业和文化领域的接触不断增加,但是其目标和愿望并非总是以一个声音讲话,以弥补全球化留下的政治空缺。2013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洲—南美民间组织三方对话会”
治理绝非今日中国之新话题,乃数千年来中国思想界不断探讨的恒古命题。治理的种种境界为历代思想家们所追索,留下来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为今日探索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线索。本期《中国非营利评论》梳理了中国道家、儒家等传统管理学的社会治理理论,通过对传统管理智慧的当代解读,提出对当代社会治理的深层思考。
“凡俗”与“神圣”——海南黎峒习俗考略
本刊以“国家治理理念”为主题,聚焦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性问题,对“国家治理”理念以及政府的新政策做了全面剖析,对我国社会治理改革的内容、方向、目标及困境做了深刻阐述,并对我国社会治理改革提出了展望,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国家治理”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