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史大纲》以白话概述自上古至民国初年的文学史。全书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中华民国文学四编,并阐明:上古文学是创造的文学;中古文学是模仿的文学;近古文学是玩意的文学;中华民国文学是普遍的文学。此书于彼时有文学推广革新之功,如今亦不失为专业普及的入门读物。 《中国文学史讲稿》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一部重要的文学
本书隶属“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是葛遵礼所著,全书分十三篇,上起三代,下迄现代,概述各种文学源流,并列举主要作家、作品。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中国文学史要略》是朱希祖所著,全书分六期,以较为纯粹的广义文学观,梳理上古至清代文学的沿革流变,精要阐释集部以外文体的文学属性,有讲义性质。
《中国文学史话》是在文学史的书写范式、理想目标渐趋一致的时代背景下,梁乙真以编者为自我定位,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一部贯通先秦至清代的文学史。其材料收集丰富得当,史实取证正确缜密,较为及时地运用新文献,吸收新观点,阶段性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水平,体现了后五四时期的一代文学史家自觉重写文学史的努力与追求,
该书是窦警凡《历朝文学史》、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和龚启昌《中国文学史读本》三部书的合集,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1935年,三部文学史的撰述时间先后共历近40年。 窦警凡《历朝文学史》撰述于1897年,初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真正的第一部由国人自著的文学史教材。全书包括六个部分,分述汉语文化史上的文字、
本书共分为6章,从云南石刻的历史发展、空间分布、作者群体、刻工内容和体裁风格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其特点。本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云南文学文献的缺环与不足,其文体与文学内容独具地域特色,从一个侧面展示着云南地域文学的独特面貌。
有明一代的提学官掌控着一省的学政大权,作为影响一省读书人的大宗师,他们对地方学校教育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明代文学特别是地域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崭新视角。本书选择提学官这一重要角色,通过对省志和地域性文学文献收录提学官地域抒写作品情况的整理和梳理,来审视明代文学教育在地域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
2012-2021年这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格局,河北现当代文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选题以时间为经、研究主题为纬,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河北文学研究等几方面对2012-2021年间河北省现当代文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为明代文学相关文献的总体性概述,涉及的文体包括诗文、小说、戏曲、词、散曲、辞赋、民歌、八股文等,同时对于各体文学相关的批评文献,以及与之相关的史籍、地理书、地方志、石刻史料、子部笔记、年谱与家谱、儒学文献、佛教文献、道教文献、艺术文献、民间文献、书目、索引、工具书以及数据库和在线资源等进行系统梳理和概说,以此为明代
本书是关于古代岭南文学史的论文集。全书将岭南文学置于大空间、大时间、大文化背景下,在线性发展的时间当中,在动态变化的人文空间与地理空间之上,结合主流文化的塑造力和政策的影响力,联系岭南地区的几次民族融合、人口构成变化,从不同时期岭南文学的创作主体、文学基调入手,以前期涵化、萌芽与后期转变、爆发的对比为切入点,探寻岭南文
乱离重逢,是与”别离”密切相连的重要文学主题。书稿带有符合论题的跨学科性,迄今尚未见到相关系统专论、专著。本书分为五部分:一、乱离重逢母题史的基本脉络及时代特色,分为唐前、宋元、明代、清代、民国等。二、别离重逢与不同社会角色,包括夫妻相认(别后妻遭磨难),万里寻夫(夫寻妻),孝子万里寻父,父子同日相认”巧中之巧”,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