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第2版)的其中一本,修订版补充了二十大报告的最新内容,更切合当下学习实际。本书注重不同专题间的历史逻辑,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问题,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求为主线贯穿整部教材。与本科生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同,本书侧重于对重大问题的历史背景分析,尤其注重国际形势与中国自
本书稿以社科文献出版社《罗尔纲全集》中收录的《太平天国史》(三卷本)为母本,将三卷本改为四卷本,并以简化字横排形式出版。《太平天国史》154万余字,全书88卷,分5大部分。第1部分为“序论”;第2部分为“纪年”;第3部分,列前后期百官职爵表;第4部分为“志”,内含上帝教、政权、政体、食货、刑律、外交、文艺等20节;第5
本书属于海外汉学著作,原作者为麦利和(R.S.Maclay)。全书共14章,深入地讲述了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贸易、宗教、政府、法律、建筑、教育及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情况,生动地呈现了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的现状及未来的一些深入思考,是中外交流史上重要的史料。译者较为完整准确地保留了原著的信息和语言风
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教材为基本依循,按照教材章节体系分为十章,设计有教学目的、教学要点、框架结构、教学讲义、延伸阅读等板块。本书主要通过案例式教学与讨论,注重联系实际和纳入理论热点,贯彻教材的核心思想,推动从教材体系向课堂教学体系的转化。本书系复旦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编写的教
本书由《清国杂观》和《清代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两部分构成。《清国杂观》成书于1908年,是日本妇女组织会员访问中国时留下的考察影像资料。影像中包含很多清朝贵族女眷的肖像照,还有各地女学校、家塾照片,如此大量的贵族女性照片在其他摄影集中较罕见,尤为难得;《清代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刊印于1909年。陆军贵胄学堂是清朝为储备
本书主要围绕五四时期的保守思想、近代中原地区的基层治理和农村经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下的历史叙述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整体来看,各篇文章在史料的搜集、考据和利用上颇显功力,用新材料讲新故事。另外,作者对中西史学理论掌握熟练、运用灵活,使其所论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
本书以左宗棠、李鸿章、任化邦、容闳等对晚清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为线索,描绘出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时代洪流。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天津教案、马新贻案给出全新的解读。本书严格依据史料,吸收学术界最近研究成果,遵循论从史出,杜绝历史虚无主义。作者在书中对晚清人物对当时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思
甲午海战惨败,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洋务派失势,以变法图强为口号的维新派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变法运动,然而各方势力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暗中较量,变法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而借改革重新分配晚清这块利益蛋糕却是最终目的,更加激烈的派别斗争在一轮一轮的改革中展开,让清王朝
碧血难招蜀道魂:晚清资政院研究
杨士骧,翰林,清末曾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加陆军部尚书衔,思想开明,锐意进取,政绩显著,青史扬名,泽被后世。本书首次全面整理、汇集了这位晚清政坛巨擘留下的公文,辑录到他给朝廷的奏折、折片1231份,及电文、咨呈、札事、诗文、信函等文献,是研究晚清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省、府、州、县各级官员考核及任免、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