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云南拉祜族名称的由来、关于云南拉祜族起源的各种说法,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拉祜族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了云南拉祜族发展情况。本书具体内容详尽描绘了拉祜族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或人文景观、现代风貌及发展等方面。
本书从政治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民族志的叙事方法,聚焦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带的独龙族进行研究。借用社会学理论中的稀缺与结构概念,对解决稀缺的能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程度和速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分析独龙族自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原因、动力及结果,丰富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个案
本书从丹砂这一“圣物”切入,以贵州龙潭仡佬族为个案,从“业缘”这一特殊视角,围绕丹砂的社会生命及王朝、国家势力的渗透为线索,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方法,探讨了丹砂在特定的地方所展呈的历史进程、变迁及再认知过程,以及丹砂在历史上如何勾连地方与中央及族群内外之间的关系,进而思考“业缘”关系在龙潭仡佬族生活中何以成为族群内聚
藏族与周边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因历史上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互动往来、互嵌共生,早已结成了兄弟般的情谊,他们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更彰显了一种高原兄弟民族的和合之美。本书在对这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中,揭示他们因互动往来而滋生的兄弟般的情感,研究他们在居住、生计、生活、
本书作者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历史学领域的诸问题,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书收入论文和文章17篇,是作者在蒙古史、元史研究方面多年来的主要成果。
本书以广东省连南县“北粤村”为田野点,选取了唐姓、房姓的2个宗族作为研究对象,对排瑶宗族的形成原因、结构功能、变迁形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在本书中,宗族既是一种研究对象也是一种研究视角。作为研究对象,本书试图通过对排瑶宗族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展示出一个不同于汉人社会的宗族形态。同时,本书还探讨
现主要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具有古老的历史。裕固族先民由明代关西八卫破散、后被明政府安置在祁连山,最终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体特性的少数民族。文集收录31篇论文,内容包括“裕固族历史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民俗研究”、“裕固族史料文献研究”三个方面,对裕固族的历史文化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包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使鹿鄂温克人,三百多年前自勒拿河流域迁徙到大兴安岭,在密林深处过着游猎生活。森林之舟——驯鹿与他们相依相伴,所以,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称为“使鹿部”。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从西伯利亚到大兴安岭,千万里山岭是他们的猎场,森林是他们的绿色家园。千百年来,使鹿鄂温克人延续着祖先的生活方式,带着驯鹿追逐野兽,迁徙
满族发源于白山黑水,历史悠久,形成独特民族文化传统。清朝入关以后,大量汲取融合汉文化营养促进满族文化兴盛繁荣。伴随满族八旗驻防,满族人口向全国分布,但仍以东北三省居多,在满族生活过的地方,形成大量以“国语骑射”为民族特点的历史文化遗迹。但是,在当今现代化社会里,满族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正在由各种新型建筑所取代,有消逝殆尽之
《第32届世客会赣州文化丛书》共四册,分册名及内容如下:《红色故都》:对赣州的红色文化进行了梳理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央苏区的奠基开创、正式建立、巩固发展、浴血坚持的过程,讲述了中央苏区的重要历史地位、大贡献和牺牲,展现赣州的苏区精神,并对赣南籍的开国将领做了介绍,有助于让更多读者深入了解赣州的红色文化。《客家摇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