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了我国岩石圈地球物理方面相关学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旨在集中展示中国大陆岩石圈探测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上册主要集中了高锐院士带领团队的优秀研究成果,下册主要为高锐院士学生们独立的优秀研究成果。全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陆﹣陆碰撞带岩石圈结构与地球动力学,即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由北东东向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北西西向的祁连山海原断裂带和近东西向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三条巨型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地壳块体,称为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由于高原整体不断隆升和向北东侧向挤压,在块体内部形成了一些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如柴北缘断裂、党河南山断裂、大哈
本图编图范围涵盖中国西北行政区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大地构造相为基本编图单元,将中国西北部划分成6个一级单元,30个二级单元和118个三级单元。各级构造单元的划分再现了从超大陆裂离-多陆块洋盆-多岛弧盆系大洋-弧陆碰撞(增生造山)-碰撞造山-后造山伸展-陆内盆山构造的演化历程。
2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 沧海桑田是否是人们对大陆漂移的早期想象? 魏格纳在本书中提出,在石炭纪以前,地球存在一个巨大的陆地泛大陆。后来,由于潮汐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伴随着地震和火山喷发,泛大陆发生破裂和漂移,经过数亿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书中魏格纳给
本书通过对该地区大量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重新厘定了该地区新生代地层构造格架,提出了西秦岭北缘渐新世—中新世处于伸展断陷的构造状态,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挤压构造背景相悖;上新统磨拉石堆积标志着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挤压作用波及到西秦岭北缘;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隆升是第四纪以来的事件。
本书以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为指导,通过解剖敦煌构造带中关键构造单元的结构-属性,厘定了敦煌南部红柳峡俯冲增生杂岩和敦煌北部三危山增生弧两个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明确了敦煌构造带为古生代造山带,并且构建了敦煌造山带自北向南增生弧-增生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
本书在阐明构造地质学这一学术概念的基础上,用22章的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介绍了构造地质学所涉及的知识,特别是对上地壳应用中涉及的构造地质学知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相关理论和与具体理论相对应的模型,突出了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和水资源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性。本书配有术语表和符号说明,还包括精心设计的全彩插图和配套电子资源,深
“2020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科学元典丛书有15种入选。由于科学元典均为原著,篇幅一般都比较大,加之中学生考试压力大,平时比较忙,除了少数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头的著作。为了响应教育部的经典阅读要求,照顾更多的中学生,使其在短时间内能了解原著的精华,十分有必要出版一套“科学元典精华读本”。
本研究以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研究目的层,从旋回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区内页岩气地层开展米兰科维奇旋回地层学研究。内容包括:区域背景;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等。
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