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原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共31卷,系将《嘉祐本草》《本草图经》两书合一,予以扩充调整编成。宋大观二年(1108)经医官艾晟等重修,改名《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政和六年(1116)又经医官曹孝忠重加校订,再改名为《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共载药1748种,药物分类大体沿袭《新修本草》旧例,仅将禽兽部
毒剧中药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剧毒、大毒、有毒、小毒”之分。毒剧药物在使用前,通过炮制可以起到祛毒、减毒和增效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毒剧药物时,应以工匠精神应知真假,谨遵用药禁忌。详细了解毒剧药物,有助于临床上正确应用和处理相关中毒事件。本书收纳了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几十种毒剧中药,并记录了每种毒剧中药的鉴定
本书是厦门大学首批“十四五”精品教材。本书最大特色之处在于配齐常用中药基源、饮片或药材彩图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出版,配齐了常用570余味中药的植物图、药材图、饮片图等,将性味、功效、临床应用、药物比较等核心内容呈现出来,配齐了每一味中药的拼音、中文名、英文名、药学名及拉丁,极大方便中医、针灸等专业本科生学习中药。近几年国家
全书共有3章。第一章围绕金石类药调神的理论,系统介绍了金石类药的源流、金石类药的分类、金石类药的炮制方法、古代医家运用金石类药的经验、用药如用兵论与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精气神理论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金石类药调神的优势,以及金石类药临证应用注意事项等。第二章介绍了21种当前临床常用的金石类药,从药物的来源、始载、异名、产地
本书以彩色图谱形式,用蒙汉两种文字介绍药用植物的科、药用部位、蒙古文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分布、性味、功能、主治。书中收集药用植物500种共附彩色图片500余幅,内容包括前言、目录、蒙文索引、中文索引、打丁名索引以及参考文献。这是反映锡林浩特市药用植物资源的专著,为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锡林浩特市药用植物资源提供
本书为“潘茂名中医药文化丛书”之一,从本草考证、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制剂、质量评价与安全性评价、临床应用、药食养生及品牌建设方面对岭南特色中药化橘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书既从药学专业方面对化橘红的化学成分、制剂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中药专业人士提供学术参考,又对其临床应用、养生保健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化
本书结合宁夏地区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挖掘整理古代经典医籍,创新性地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证并规范皮肤病病名,概述各类皮肤病具体病症,整理精方名方,分析方剂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指导中医临床辩证论治和方药配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提供参考。著作兼有学术性与科普性,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更便于一线皮肤科医生的查证使用,为中西医结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更多地开始关注如何预防疾病、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以及改善自身的体质状况。在这种大背景下,基于经典名方的药食同源体质膏方凭借其独特的调理体质优势,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青睐,从而成为调体治病这一健康领域的全新发展方向。体质膏方不仅体
本书是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将常用中药按照药物药对的形式,并结合相须配伍的方式编写,药有单用之功效,方有配伍之特点,辨析用药,才便于临床正确用药,配伍药对,才便于增强药效。本书对于中药的特点说理透彻,有理有据,并紧密结合临床,笔者将自己多年来从事临床的一些用药体会、经验也记载其中,便于读者结合临床应用。本书按照【药性概述
本书共收录了170余位在中医皮肤病方面积累有较多治验的专家,包括有国医大师、近代著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省市级名(老)中医、博士生指导老师及国内皮肤科较有影响的临床一线专家的452首临床经验方。本书收编内容丰富、撰写科学规范。全书按现代疾病病因病性分类整理,共17章,每首方剂按方剂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