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突破(中国学术十年精选)(精)》是刘东教授主编的《中国学术十年精选集》之一,选编了著名学者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荣新江《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的交融》、裴宜理《上海的政治党派与大众抗议(1919~1927)》等二十位名家的史学研究论文,是已发表在《中国学术》上的精品之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至今已走过六十载的风风雨雨。每当老一代学者回忆起他们所经历过的艰难、曲折,不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在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有所贡献而深感欣慰。为迎接所庆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汇编成《求真务实六十载--
民国史家与史学(1912-1949)
瞿林东著的《中国简明史学史》分为上中下三编,着重于史学脉络的概括,时序与专题的综合阐述以及专题兼顾时序的深入分析,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全书剖析精到、论说简明、征引翔实,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特点、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成果,是一本专业理论价值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分为史学前言、贯通性研究、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外国史学、历史文献学、书评、会议综述等板块,所收录的文章不仅关注史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也重视探讨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不同特质,并用比较的视角审视二者的差异,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姚永朴史学研究法》主要内容:《姚永朴文学研究法》是桐城派末期主要作家之一姚永朴的力作,是桐城派作家系统阐述桐城派文论的唯一专著。在旧学与新学交替之际,作者试图努力证明“义法”适应时代要求的可行性,对桐城派文论作了新的整理和阐述。他始终强调文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强调文学风格存在于作品和创作主体之中,自觉不
《史学方法导论》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稿。原书七讲,现仅存第四讲,原"拟目"保留供读者参考。《史学要论》是由李大钊编写,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对史学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恺尔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等。
本书在中外相关研究论著的基础上,论述了从先秦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状况与主要特征,是英文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史学史著作。全书着重探讨两方面问题:关注每个时代官方与私家史书的编撰;重视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念的探讨。既给读者提供了系统的中国史学史知识,又给读者呈现出中外学术界当下的研究信息。兼有中英文史学史著作
李汉林主编的《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2013)》以对中国现代重大问题的研究为重点,以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展问题的诊断以及与发展经验关联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为主题,鼓励从学科综合、交叉的角度,对处于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化经济改革及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收录了《饮食人类学与草原饮食文化研究》、《中国妇女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探索》、《魏晋儒学盛衰之辨》、《论苏氏蜀学的儒学思想》、《明代辽东灾害救治述论》、《晚明世风变迁的观察角度与解释模式》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