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肇域志》为云南图书馆所藏为清同治初年抄本,凡四十册,是该书迄今保存最完善之本,该抄本抄工精细,字迹工整,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稿本的面貌。《肇域志》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纂辑的全国性地理总志,所涉及地区包括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广东、浙江、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山川、名胜、水利、贡赋等,是
本书通过讲街巷故事,留住了城市的文脉、留住了文化的根。为践行“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要求,越秀区文联搜罗越秀街巷故事,讲好故事,读懂越秀、读懂广州、读懂中国。越秀——一个凝聚了深厚岭南文化内涵的中心城区,一个荟萃和浓缩了广府文化精华的古老城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星罗棋布的小街小巷,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
本书以长城北京段为主题,对北京各历史时期的长城的建筑、遗存情况、保护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长城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比较深入的阐释,同时就长城保护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书通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太岁坛、社稷坛、祈谷坛等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坛庙建筑介绍北京祭祀礼制文化,重点突出敬天爱人、追求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本书通过会馆的缘起与发展变迁、会馆的数量与分布、会馆的建筑形象与环境氛围、会馆与北京的故事、会馆的创立者、会馆的衰落等方面的内容,发掘、梳理北京的士人会馆文化。
本书讲述的是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从一个大文化带的整体视角去阐述西山与北京、永定河与北京以及西山与永定河之间的关系,梳理澄清了山水一体同为北京生态之基、文明之源、文化之根的关系。
本书按照历史时期,全面梳理了北京大运河的建设特点、成就及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本书从北京胡同的历史演进、胡同的“京味”特色、胡同的地理区域特征、胡同的人文气氛等内容,介绍北京胡同文化以及北京悠久城市文化的魅力。
本书通过地名这个媒介或窗口,展现北京的发展历程、城市格局、社会生活,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地名分布特点,重点挖掘产生这些地名现象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和文化渊源,进而认识地名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指示区域文脉的价值。
国务院按照文物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将不可移动文物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到2019年10月,国务院总共核定公布了八批5058处国保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本书从历史意义巨大、朝代中的文化代表、艺术中的颜值审美,以及寻访中的线索提醒四个方面出发,为读者列出有生之年必看的1001个国保(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