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摄影作品为主,以时间为主线,描述了作者在唐山大地震、大兴安岭扑火救灾、湖北抗洪救灾、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新疆阿勒泰特大雪灾救援、西南特大旱灾、舟曲特大洪灾泥石流救援等突发大事件中拍摄新闻图片的切身经历和感受。
徐海潮总在漂泊,去了许多国家,从伊朗到美国,从新西兰到阿富汗,见到了不同国度里的人群在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着,冲突着。东方创造了古代文明,西方创造了现代文明,两种文明不能融合是什么原因?馕和汉堡包都养育了一方人群,哪种食物更好?很难说!康德说,茫茫思想界,长夜无明灯。是非功过,自有评说。《
《我镜头中的东西方》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历史性、文化性和特殊性,为中国当代风光摄影提供了“后当代”美学规范。赵力平用她的天资和智慧,把艺术良心与宏大的悲悯情怀整合在一起,以及充沛的思想投入,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表达着人类社会的美好属性。她所呈现出的人生魅力,对生命感受的表达,把高度有效的艺术思想和人性符号,把
这是一部极有特色的书,作者是诗人,这次却选择了照相机来看世界。诗人眼睛里的世界果然与摄影家不同。一草一木,都有了意义的赋予,而且有诗性的阐发。许多细节都是独特的,但是也是让人一看就会心的共鸣或者“哦”地一声,发出赞许其中的深意的。如那幅众人打麻将和一只狗却有着思考的神情,被作者捕捉到了;又如那蛛网展开的旗状,被作者点穿
《朝花夕拾》分为山水、四季、心境、邂逅四个篇章,每幅作品又选配了精致而富诗意的标题和简要说明,也表现了他的文学功底和修养。在他的自然风光作品中,高远而不生疏、荒寂并不寂寞、光影中见飘逸、多变中显神奇。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十年的风光摄影作品。作者为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用镜头记录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些摄影作品,色调明朗,绚丽多姿,或浓笔重彩,或素雅端庄,情与景相融,心与境交汇,既体现出高度的艺术素养,更反映出他对祖国
《极目长河》里的图片均为数码相机所为。为了追求宽视角、高分辨率效果,其中大部分片子都是使用多张连续拍摄后拼接而成的,最多的是用8张竖拍之后拼接的,拼接后的照片最高像素达6∞O多万。在付印前,对数字照片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处理,主要是在力图保留风光本来面貌的前提下,对图片进行拼接、亮度、对比度、色彩、锐化等方面的有限加工。
《中国民俗摄影(服饰篇)》精心选取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对其服饰特点及民俗习惯进行了深入解析,《中国民俗摄影(服饰篇)》是兼具观赏性及实用性的随身摄影图志。
这本摄影作品选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既有歌唱家、指挥家、演奏家,也有舞蹈、歌剧、曲艺、戏曲等诸多艺术门类的中外表演艺术家。在歌唱家中,又有民族、美声和通俗之分,均以实名录入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让读者能更多地了解艺术家,了解摄影作品的丰富内涵,这也是这本选集的特点之一。画册中的作品不同于一般剧照,它们是周源先生的艺术再创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追求千年的祈盼、各条线路适合摄影的季节及旅行中的注意事项、摄影应注意的问题、森林中的冰川——海螺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