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带孩子们一起为小鸟举办葬礼,感受生命的可贵;她默默关照离异家庭的小孩,公平地爱着每一个孩子;面对犯错的孩子,她在循循善诱的同时,不忘呵护稚嫩的心灵;面对焦虑的家长,她送上自己真诚的理解和建议……时下,国内教育问题频发。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大人,都能像王悦微老师一样,认真地倾听孩子,温柔地对待孩子
本书是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全书收录了作家四十余篇散文作品,包括《短歌行》《画卷?母亲的刺绣》《落日》《回乡记》等。其中既有对自己出生之地云南昭通的追忆和怀恋,也有以记者的身份对一方热土的考察与调研,还有作者多年来的创作感悟、读书心得和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各方山水风物人情的描
本书收编了1923年到1927年间萧楚女的部分代表性随笔和散论。随笔内容以人生修养和规划为主,散论则侧重他对文化和政治的看法,包括非常有名的《显微镜下之醒狮派》。萧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文章靠近现实,温暖贴心,因而拥有大量“粉丝”,堪称青年的良师益友,不少文章至今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在红色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
本书是在胡适《庐山游记》基础上扩充而成,基本囊括了胡适所写的游记文章。主要内容有波士顿游记、南游杂忆、庐山游记、平绥路旅行小计、漫游的感想五大部分。这其中既有胡适在美国留学、访学时的游记,又有胡适在国内各处的游记。胡适的游记很有特点,比如“庐山游记”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又夹杂有对人文、建筑等的考据。又比如“南游杂忆”
《伏园游记》为现代散文作家、著名副刊编辑孙伏园的作品。本书主要内容有南行杂记、从北京到北京、长安道上、朝山记琐、丽芒湖几部分。“南行杂记”为孙伏园还在北大读书时,因为母亲病重回绍兴探望,这篇记录了他此次南行的一些感想。“从北京到北京”是作者赴济南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并游泰山曲阜两周的纪行。“长安道上”讲述了他和鲁迅一行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火,作者随学校南迁,离开了泰安以后辗转南下,由河南而入湖北。在汉水左岸的郧阳城住过半年,又徒步两月而入川。本书所描写的,就是由郧阳到四川的沿途情形。书中记录了作者的经历和沿途见闻,既有对南迁师生的描写,又有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描写,还有对基层官员的描写。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一幅20世纪四十年代我
在郁达夫的散文中,游记最具艺术魅力,《屐痕处处》即是郁达夫较重要的一部游记。本书主要为郁达夫在江浙一带的游记,其中既有浙东的诸暨五泄、金华北山、兰溪横山,衢州、金华、丽水交界处的仙霞岭,还有杭州附近的临平山等地。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在青岛、济南、北京、北戴河、扬州等地的游记。他的一篇篇游记宛若一幅幅风姿各异的山水画卷,奇山
这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集。作者从事散文写作和编辑工作三十余年,本书收入作者精选的散文作品二十八篇。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怀,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线,应予人以生命的深层感动,予人以心魂的震撼,这在作者的作品中,得以较为充分的展现;每一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是一本大书,作者多年辛勤耕耘于文坛,以文会友,结交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作家、艺术
本书为曾昭抡在1941年由昆明至西昌沿途考察云南、四川的游记。作者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与其他师生组成川康科学考察团,沿鲁车旧道、西会大道,直至深入凉山,获得包括路况、气候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一系列西南大后方建设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构成本书的主体《滇康道上》。后附《我们怎样越过大凉山》《生活在赶马人中间》《乐西公路行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西行日记》记录了作者1924年代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察莫高窟,途经陕西、甘肃各地历经五月的沿路见闻,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记录详细。《闽南游记》为作者1926年旅居厦门四个月间游览周边地区所记下的游记,对当地的风光及文物古迹有较为详细的考察。《川湘纪行》为作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