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凡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21行,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敏”。诗、文、书、画俱名噪一时。其画以山水见长,宗法董源、巨然、“二米”及“元四家”,取精用宏,自立门庭,独树一帜,成为“松江画派”奠基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中国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就已奠立形制,使得中国的象形文字通过镌成为一种独特的兼有实用与审核的艺术形式。由李岚清编著的《大众篆刻》收录李岚清同志2003年至2011年创作的篆刻作品554方,并配有书法、图片、文章等。在版式设计上,追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充分体现岚清同志倡导“大众篆刻
这本《隋唐宋印风》意图在于准确地勾勒隋、唐、宋时期印风发展的脉络,因此,在印蜕的收集和筛选上,既全面地关照各朝代、各印种,也考虑到印风在这数百年间的变化;既客观地反映其制度化的一面,也有意识地揭示其艺术发展的一面,以期达到既勾勒出这一时期印风的大致轮廓,又能提供深入研究这一时期印章艺术发展的目的。印章艺术的发展不是静止
该书展示了赵叔孺、王福庵流派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赵叔孺、王福庵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以及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刀法技巧。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系列丛书《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分为三个类别:从先秦到清初用断代的方式划卷、清代至近代以印章流派划卷、以印章的特殊类别分卷。囊括了从商代近代的历代印章,从印章的分类上则可以说是诸类印谱的综合。本书为系列丛书之一的《清代徽宗印风(上)》。在清代流派篆刻中,徽宗是一个时间绵延最长、成员最为复杂的印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明代的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明代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体量和复杂各异的形制;也可以看到明代各流派不同印风的代表作品。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流派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以及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刀法技巧。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清初的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清初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体量和复杂各异的形制;也可以看到清初各流派不同印风的代表作品。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一门独特的艺术,故宫博物院之书法藏品更是极为珍贵。本系列从中精挑细选名家名篇,全篇完整收录,其中大多为该名篇同一书法体中公认最好的版本,极具典藏价值。本系列特点在于一书多用,既可欣赏印刷精美的书法作品,针对某些特别值得点评的字体提供书法赏析,又将名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制作为字帖供读者摹写,还附上释文及注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