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报刊公开发表的部分散文作品,共计65篇,是作者散文创作的一次回顾与总结。全书共分四个章节,第一辑“草木有声”,主要是草木花卉等自然风物的描写,表达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第二辑“抖搂时光”,主要是岁月亲情的回望与铭记,记录珍贵的人间亲情与大爱;第三辑“行畔山水”,主要是旅行见闻与散记,抒发对大美
朱自清的散文至情至美,善于把写景与抒情融会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在偏重于“融理入情的”杂感里,继承了韩柳杂说中的“理趣美”,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读者深受感染,并引发共鸣
周越然先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藏书家、编译家、散文家,从他的作品看,他的书话在古今同类散文小品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个性。无论是书林掌故,还是版本源流,无论是购书乐趣,还是书真伪,均举证周详,论列精密,亦庄亦谐,风致独特。本书收录了周越然自述藏书经历的和关于版本目录学的相关论述文章。周越然是民国时期有名的藏书家,不仅酷爱读
本书以作者在西北政法大学4年(19911995)生活为基础,联系30年前的社会实际,随感记事而成的文集。作者追述大学四年中发生在身边、沉淀心中的点点滴滴平凡而琐碎的事情,立足社会实际,思考国内法治建设中的林林总总的人、物、事,全面展示自已身心成长,善待生命的心灵历程。在这一篇篇文章看似客观的叙述中,抒发了一个从法30年
根据太阳移动的脚步, 我们有了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 每一个节气,都有着生动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 顺应四时劳作,依循节气安排起居饮食, 所有质朴拙趣的日常, 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式生活艺术。
本书通过日记体,结合文字和黑白影像记录了作者在牛津大学客座一学期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英伦制度文明,回望东方传统文明,70余篇日记独立成篇但互相呼应,涵盖政治、经济、家庭、教育、文化等方面,讲述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知性与情感、人与自然。
《纸上》是一本独特的书。全书由7篇散文构成,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们”的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摇船,截取鲜活的人生横断面,深度挖掘其间所
《桐龄旅行记(名家游记)》由三部分构成。《陕西旅行记》记录了作者1924年暑期赴当时的西北大学任教过程中的游历所见,包括当时西安的街道、风俗以及文物古迹等各方面情况,同时还包括西安周边骊山、华山和终南山的名胜,详细论述了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江浙旅行记》记录了作者1925年7月应邀去南京执教游历江浙之所见,涉及江南
本书由四部分构成,《蜀游心影》为作者1924-1925年赴成都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期间与妻子所书书信,记录了沿途溯江而上的风景及重庆成都等地的风土人情。《北游杂记》为作者1921年、1931年两次赴京津地区会晤教育界人士的日记。《江浙漫游记》为作者1932年至1937年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编纂《辞海》期间游览江浙地区的日
《特殊的旅行》收入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任启亮的文章50余篇,包括散文、随笔及少量的评论等,其中一部分已于报刊公开发表。为了阅读方便,划分为五辑,大致按照早年往事、人物、海外游记、日常见闻、评论序跋等分类。每一辑内容都富有特色,饱含作者深情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