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针对地方高校农林专业学生生源特点和教学目标,针对性的强化植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和植物解剖学的实验训练,同时加强教学辅导,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繁杂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植物学学习效果。编写重点是强化实践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突出能力培养。按照知识模块将实验内容分为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植物形态与解剖、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
本书是对作者在天然产物分离提取与功能面条加工方面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围绕药食同源物质及其活性成分提取、功能面条品质变化开展研究。书中探究了几种药食同源物质(黄精、山茱萸、桔梗、白扁豆、山药等)对面粉性质和面条品质(包括色泽、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第一章概述了天然产物;第二章概述了药食同源物质;第三章介
《中国竹类图志》(卷2)(英文版)是在2008年出版的中文版《中国竹类图志》的基础上,新增了竹类植物41种、2变种、28变形,共71种及种下分类群的文字描述和照片资料,全书共收录43属、748种、54变种、136变形、4杂交种,共942种及种下分类群。本书是对中国竹类植物新分类群的全面总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中国境内
本书共分三部分,内容包括: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植物解剖学基础知识、植物学实验指导。
本卷记录了产于黑龙江省的藓类植物38科,139属,325种,4亚种,32变种,1变型。书中科、属、种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分属和分种检索表,并有140幅形态识别特征图。在每种的特征描述之后有生境、国内产地及世界分布等详细记载。本卷的编写对丰富、完善黑龙江省苔藓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深入研究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更好地了解苔
本书运用了现代数码影像技术,采用图文结合的设计理念,共收集了89科420属925种植物,记录了每种植物器官特征,描述了生境、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以及利用价值。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按照界、门、纲、目、科分门别类排序,对新疆地产药用植物的来源、特征、分布,采集加工、化学成分和功能主治等做简要描述,再配上实地采集药用植物资源时拍摄的新疆药用植物生境、全株或者主要器官的原色图片,能够使读者简便的识别新疆地产药用植物。本书为图谱类专著,达到了学术与科普、知识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效果
本书简要介绍黑河流域荒漠植被区地形和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分布等基本情况,并综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相关研究的研究进展;阐述荒漠植被区植物群落特征,在戈壁荒漠区域尺度和荒漠河岸林局地尺度上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论述戈壁荒漠区域降水梯度荒漠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戈壁荒
《荒漠草原猪毛蒿生态适应性研究》以亚洲中部特有的、旱生性较强的草原类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区域,以广域种猪毛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文献计量等研究方法,全面论述了有关荒漠草原的研究态势和热点,并探讨了蒿属植物和猪毛蒿的研究进展,从群落、种群、个体的尺度,分别深入开展研究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相
本书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药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解剖学研究(纵向)入手,选取代表性强的药用植物展现典型显微结构特征,并对重点切面图进行特征解析;同时,结合作者团队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从横向研究入手,对整体构造与局部特征、明场与偏光或荧光特征;对药用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