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者长期致力明代文人游幕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成果,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考察了当时的幕府制度、文人游幕史和“游幕文学”的基本内容,揭示了游幕作品的产生机制、文学特征和艺术魅力以及游幕生活对不同文人个体的实际影响,全景式地还原和展示了这一特殊文学生态。本书有助于细化和深化明代文学的认知和阐释,对中国古代文
编年史,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历史记录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丛书,记录了1895年至1949年的文学大事,历述五十余年间的文学史实、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等客观风貌,全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是对该时期文学脉络的细部呈现,便于研究者了解文学事件的互相联系、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轨迹。本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本文共分三编。上编以“现代性”为理论支撑,纠正创作方法论的长期误导,透析现代性与文学思潮的内在关系,梳理西方从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并着重分析西方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背景、思想倾向、具体特征、主要类型、流变过程等,作为研究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参照系。中编以五四新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辩驳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
本书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专科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在多年物业管理的一线实践、探索、积累基础上,吸收各地先进管理成果和经验,特别注重物业管理实务的方法、技巧、程序和要求进行阐述。本书作者为物业管理公司人员,资料丰富,针对性、实用性强。
本书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由1898—1949、1949—2013两卷组成,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文本科教学。全书系统梳理中国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的母语创作,评介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史现象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呈现百余年间文学活动的历史脉络。教材适当吸收学术前沿成果,多维度展开文学史叙事,兼顾基础知识的传授与
《绘得红楼铸青史》是秋石的第三本有关左翼作家左翼文学的评论研究作品集锦。书名源自于萧红临终前夕发出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她生前一桩未竞的心愿,一大遗恨。“红楼”,乃系她在香港病重时刻念念不忘的,一俟病愈,并在条件许可时,会同丁玲、聂绀弩、萧军、骆宾基等人一起创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题材的宏大史诗作品的愿望。“绘得红楼铸青史”
本书将清末社会转型与废除科举这一重大事件结合起来,探讨了“士”阶层社会地位以及心理的变化,以致对科举改革的态度与反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探究晚清科举废除的深层原因,还原了晚清中国士人与文学发展的历史现实。
《简明中国当代文学》是一部适合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教科书。两位作者中崔明芬教授长期在澳门教书,石兴泽教授多次赴澳讲学,了解当地情况,经过多年积累,编写了这本简明、平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教材,为海外华语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当地的学生提供了一本明确清晰的文学图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作者钱基博被视为“国学大师”,不仅在于他终其一生以教授“国学”为职志,更在于他对于“国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国学”之根本义在“国性之自觉”,“俾吾人以毋自暴”;他认为“经”是“三代盛时”的典章法度,立身行事的准则,行之有效的政教,非圣人有意为文以传后世者;他认为中国古代教育之精神“务在守其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