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第一章阐述“纲要”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和目标;第二章概述“纲要”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知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第三章论述“纲要”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和过程;第四章总结
《控诉(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受害调查)》公布了部分由常德市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和湖南文理学院细菌战罪行研究所多年的口述历史调查材料,以其原始性、直接性、生动性、广泛性,真实再现了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罪行。作者从口述史学的角度切入,以历史档案文献记录为佐证,借助计量史学方法,研究和揭露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对当地人民和社会的危害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着重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段复杂曲折的历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用可信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概括了在这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民族解放的恢弘历史。这部视野宏阔、观察深刻的著作,也成为爱泼斯坦“战争四部曲”收官之作。
本书用大量珍贵的图片与档案资料,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事件、决策内幕、高层领导人物的人生传奇等内容,揭开了隐藏在历史迷雾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重现了20世纪中国军政界的风云变幻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临终诗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西太后带着光绪跑到西安,清廷大乱,无人收拾残局之际,清廷想起了被闲置的李鸿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十二日,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连续电催其北上。“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
擅于写“小历史”的张鸣,这一次是带着研究体系回来的。 《帝国的溃败》开篇直指“帝国溃败的根源”——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由此之下,亦不失笔锋犀利、细致入微的帝国细节。 读过“灭秦者,秦也”,知道宋朝激烈党争的清帝乾隆,身在帝国官僚制度之中,甚至是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再精明,也没发摆脱、根除这个帝国顽疾;而
本书通过时间跨度达百年的近二百幅历史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群体有着怎样的憧憬和梦想,怎样地生活着,有着怎样的独特的精神气质;一幅幅图片中人物的音容笑貌背后,是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那些喜怒哀乐的表情述说着,中国梦不仅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是每个寻常百姓平凡充实的梦想。
本书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
本书分为武昌起义、江边渔翁、紫禁城只剩下孤儿寡母、民国初生、南北合流、挑战极限、张振武血案、成立国民党、宋教仁遇刺、真相何在、步步紧逼、“二次革命”、正式大总统、秋后算账、解散国会等。
许金生编写的《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1868-1937)》充分利用日本军方遗留的原始档案,对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日本的侵华思想、国防方针与对华谍报计划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论述了日军对华谍报中枢组织的构成及其作用,对日本陆海军在华各类谍报主体的形成、发展、组织状况、报告形式及报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