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身后留下的讲课稿系列是伟大的思想和学术遗产。本稿为施特劳斯(LeoStrauss)1959年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研讨课的文字记录,经沃伦伯格重新编订后,2018年刊于芝加哥大学施特劳斯中心网站。此次课程共十六讲,细读斯宾诺莎两部著名的政治著作《神学政治论》与《政治论》。第一讲是导论,接下来十二讲串
早期廊下派的思想集中在整个人类共同体,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殊的城邦建构之上。廊下派思想家设想了一种适应于每个人的法,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和思考廊下派思想的意义所在。本书作者沃格特教授抓住理性这一核心概念,对烦乱论题宇宙城邦法与理性等廊下派重要主题展开研究。她认为早期廊下派思想家的宇宙城邦是一个由理性存在者所构成的共同体,这
本书是一项因循文化批判主义路径的研究。通过分析拉加德、朗本和范登布鲁克这三位主要现代德国批评家的思想和影响,弗里茨·R.斯特恩阐释了特定类型文化绝望的危险和困境。这三位批评家对德国文化和德国人精神的批判通常是深刻且公正的,他们不仅是德国文化危机的批判者,也是其表征和受害者。因为无法忍受他们自己诊断出来的,
《读懂全人类共同价值》主要探讨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时代背景、哲学基础、文化基因、中国实践、国际视野、践行传播等,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心理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立基于人类共同利益,意在激发全人类的团结意志
纵观人类历史,帝国要比民族国家更稳定,地域范围更广,关于帝国起源的政治学思辩也更耗人心力。然而,尽管历史上对帝国和帝国主义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并且最近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但是对帝国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人们似乎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帝国的重负》不但提供了一个帝国的概念,还对帝国进行了初步的描述。作者带我们探讨了帝国
日本是东亚地区最早进入近代化转型的国家。从明治时代起,一批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思想,为其建立平等而和平的社会的理想所倾倒,并翻译相关经典著作向社会推广,由此诞生出了日本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中江兆民、幸德秋水、大杉荣、堺利彦等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思想家。虽然在日益黑暗的大环境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历
作为澳大利亚知名公共管理学者欧文•E.休斯教授的代表作品,《公共管理导论(第五版)》一书对公共管理的一些经典问题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解答,为想要初步了解公共管理世界的读者提供了一种概括性指南。本书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公共部门变革运动,阐述了这些变革的动力
本书是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种。 近代西方哲学在国内学术界和社会形成热点,追根求源,中外思想界已有三个共识:第一,“早期近代”(earlymodern)是现代化肇始的时代,欧洲国家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及英国原殖民地美国,纷纷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第二,现代化实际上是世俗化。现代相对于传统而言,
本书从学说思想和学科比较两方面系统讲述了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编主要论述有关公共行政学的学术脉络、发展阶段以及范式转变的知识,聚焦于公共行政学概论和思想,侧重于西方行政学说思想史。下编则从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出发,与几大相近学科进行横向比较,比较的重点在于定位和焦点,以便厘清公共行政学的自身优势和所处方位。 本书在既
“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但人首先是心理人。思考人心与人性早已成为人们尝试理解社会与政治问题的重要视角,政治学理论也常常含蓄地建立在有关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的基础上。在科学取向与社会取向的持续张力中,政治心理学常被认为用科学的衣裳装扮起来,却试图隐藏其社会责任那一面。本书提出了理解政治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维度:作为一门学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