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价值理想的角度来深化对墨家政治哲学的研究,以先秦时期堪为主流的“民本”价值理念为主题,考察墨家的政治理想与具体的政治主张。在具体内容上,本书试图从价值理想的角度来深化对墨家政治哲学的研究。但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不能关涉到上述与墨家政治哲学研究相关的所有论题,而只能尝试以先秦时期堪为主流的“民本”价值理念为主题,
本书包括《老子》全文,《庄子选》内容包括完整的内篇七篇,选杂篇一篇。二书均为道家经典,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作,通行本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称。《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
本书的特点是“大字”并“标注汉语拼音”,适合大小读者诵读儒家经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籍具有较大的作用。《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本书收录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全文,底本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采用“大字”并“标注汉语拼音”,适合读者诵读此儒家经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籍具有较大的作用。《大学》、《中庸》均出自《礼记》,《大学》阐述了循序渐进地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的层级,为“初学入德之门也”。《中庸》则阐述了中庸、至诚等
本书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
四五六之学的立论基点是:既然宇宙万物都具有五行属性,天地间五行的运行自然形成五运和六气,而人作为宇宙万物的基本个体之一,当然也具有五行属性,而且天地间的五运六气也必然对人产生影响。其核心是,根据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结合一个人的四柱(生辰八字),来推断其先天体质和健康状况,以及受节气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可能患病的趋势。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仁政”“王道”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孟子集注?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亚圣”,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大学》的精细解读,注重文本的考证与思想辨析,依循思想的历史嬗变对《大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篇章结构、基本思想、历代研究等基础性问题展开论述。全书以经典文本的基本问题为导向,以思想史与哲学史相结合为研究进路,以基本问题与译注集评相结合为体例,呈现出《大学》作为儒家经典文本在历史传承中的思想演变与精神相
《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本辑为第八辑,主题是道家“德”观念(上),设有“德”观念通论、老子的“德”观念、庄子的“德”观念、
《国际儒学论丛》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以儒学研究为主旨的学术集刊,其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儒学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将在国际化的百家争鸣中创新发展。本辑刊2019年被收入我社的集刊名录。《国际儒学论丛》(第12辑)分为多个专题,组织了海内外学者关于儒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