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先治吏。有清一代,沿袭汉制,参用满俗,创设了独特的文官处分制度。全书夹叙夹议,辨法析理,以案说法,展现了260多年清代官员奖惩的生动画卷。 本书以清代文官处分为中心,分析处分种类,分罚俸、降级和革职三种;明确管辖机关,吏部是文官处分的管辖机关,都察院行使对吏部官员的处分,重要的案件还可以由部院大臣会议;提出法律依
道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道教管理体系之一,《中国道官制度史》基于正史、道藏、佛典、文集、出土文献、金石材料、田野调查等史料的系统梳理,全面阐述中国道官制度的沿革和内容,总结了中国道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和发展趋势,展现了中国古代道教与政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路径——中国道路·政治建设卷》试图用“合金”来概括并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政治体制改革视为一个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并重新塑造“合金型”政治制度的过程。“合金”是十多年来笔者思考中国模式的一个角度,该书以此作为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中轴概念。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基本政
《商周服制与早期国家管理模式》基于中国早期国家的结构与管理模式这一视角,将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考古材料相结合,对商周服制展开了极为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重要的见解。全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从甲骨文、金文中服字的使用情况入手,结合关于商周服制的文献记载,考证商周时期服制的基本史实及商周服制的构成。二
该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原乃为初治中古政治史者,读资治通鉴之参考书。分上中下三编,从统治阶级之氏族、政治党派之分野、外族盛衰三方面论述唐代政治史,是后人治中古史必读之作。
该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中古史研究之力作。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
本卷共收录18篇满铁调查报告书。其中有16篇是满铁调查机构基于调查数据撰写的报告书,另外2篇则是满铁调查机构人员翻译的已公开发表的重要中文资料。本卷报告书覆盖的区域主要在今内蒙古、东北、华北范围。调查内容以农村经济、社会状况为主,调查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是调查员通过实地测量、直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的资
《明代社会日常生活》以明代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资料为基本史料,经过详细、认真地选择,并与正史记载相互参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详实地勾画出了明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基本情况。《明代社会日常生活》书稿分为四个部分:衣、食、住、行,各篇章又涵盖了更有意义的小主题,为读者提炼了恰到好处的阅读节奏。本书结构精巧,图文并茂,行文时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曲折复杂,特别是什么原因造成清末民初政治制度改革屡遭挫折的问题,至今困扰着中国人。本书从制度的利益分析理论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系统地对清末民初政治制度改革失败原因进行研究。本书有两个理论基础:一是构建制度利益分析理论;二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对古代政治制度是形成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本书从
秦汉时期是中国原始婚姻关系逐渐消失,中国家庭关系基本形态逐步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庭问题是当时社会形态、思想潮流的集中反映。本文主要研究了秦汉时期家庭关系的以下几个方面:男女关系、亲子关系、收养和过继问题。同时,还探讨了母亲在家庭事务中的权力和责任、兄弟之间的义务,以及国家对家庭生活的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