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分裂,但实现文化、心理认同上的真正统合,是更为艰巨的历史任务。《元初“中州士大夫”与南北文化统合》的研究取径跨越文、史,提出“中州士大夫”概念,揭示了北方在唐以后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中曾经存在的主动性,基本厘清了从金朝中期到元朝中期,汉地北方、南方文化统绪流变的基本线索,分析了南北士人精英
公民教育在民国时期兴盛一时。教育界是民国时期力倡公民教育的主要领域之一。全书以先进的教育界人士作为考察对象,系统探究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思想。首先概述近代中国公民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公民教育何以为先进的教育界人士积极引入与传播,阐述教育界人士如何推动公民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民国时期教育界人士
在宋人笔记中,对唐五代社会有很多详细的记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许多内容是独一无二的,有些记载可以补文献之缺漏,有些可以和现存史书相互参校,是研究唐五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宋人笔记体裁的特点,决定了其中对唐五代社会生活的记载十分丰富,涉及到社会饮食生活、住宅和交通、经济生活和商品消费、婚姻生活、丧葬礼俗、教育
本书讨论了从上古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状况。三皇五帝时期制订了中华文明最初的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建立了军队和国家的职官系统,确定了礼刑结合的法律框架。夏商时期,王道政治成为主流,夏王朝建立了世袭封建王朝。西周王朝的封建系统趋于完善,建立了完备的中央政权体系和地方治权体系。春秋战国绵延数百年,诸子百家的辉煌学说为中华政
有关立宪运动的史料相当丰富,内容广泛。它包含历史档案馆与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所藏的各种未刊档案和私人档案、已刊的档案及官方文书、大量报刊、清朝官员的著述和有关人物的著述、往来文稿、师友书札、日记、笔记、电稿、年谱、回忆录、各立宪团体所发表的文件、会议记录、各种宪政宣传资料等。
《中国的科名/掌故丛书》是戏剧理论学家齐如山先生晚年旅居台湾时所作研究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作品。中国自行科举制度以来,由秀才到状元,共有十几种名词,这些名词,既非官衔,又非功名,特别起了一个名词曰科名。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用数十个名词讲解科举在清末社会方面的接受与反应。文辞通透,史料翔实,具有历史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