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学》为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专门刊发有关乐府学的研究文章,主编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敏俐教授。 《乐府学》第二十八辑由19篇学术论文和1篇书评组成,涵盖乐府的礼乐探讨、文献考订、文学研究及诗学研究诸方面。
《格萨(斯)尔》是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隆福寺格斯尔》和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同为蒙古文《格斯尔》史诗流传最广的两个文本,也是珍贵的古代蒙古文文献。本书以史诗的基本组成部分——诗章为单位,对《隆福寺格斯尔》中的各诗章与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等文本中的相应诗章进行文
我国的《封神演义》是一部讲述三千多年前人、仙、妖之间旷世战争的神话奇幻文学巨著。商周乱世中,斗争精彩绝伦,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为了让读者快速了解人物关系、形象塑造、故事发展与阵法法器等内容,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分为四章,精简概述了《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故事与道具,并通过二次创作,为79位人物绘制了造型。附录
首次系统地从诗音角度讨论汉语诗歌。以沈约等“四声八病”理论为起点,参考现代国内外诗歌理论研究成果,借助语言学、声韵学乃至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声音各要素如纽、韵、调以及语法、语流、重音、口型入手,以大量优秀诗句为案例,从声音美学等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规律。本书建立了一套半定
本书选取了部分经典古诗词,讲述了这些古典诗词里体现的爱情故事和细腻情感。本书以古诗词相关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夹以经典古诗词及优美解读,展现了古代男女文人鲜活生动、令人感慨的人生经历及价值情感。作者笔触细腻,情感丰沛,同时注意还原一些历史细节,与古诗词相对照,以求更真实地反映诗词里的人物心理;在引领读者步入古典审美花园
本书旨在呈现唐诗的相关常识,以及唐朝的著名诗人和唐诗作品,希望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唐诗的韵味,欣赏唐诗的美妙,增加对唐诗的了解。学习和吟咏唐诗,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位,积累文化底蕴,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本选题是专著,主要讲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名著研究的方法,包括成书过程、思想文化内涵和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等,并提供相关研究的思路或课题,可以说是一本明清小说研究的科普性质的教材。同时,本书收录了笔者多年来研究明清小说的多篇文章作为附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写作实例。目前
本选题研究对象是后现代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了瑶族、苗族、拉祜族、哈萨克族、纳西族、水族等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研究情况。通过对各个民族的文学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概括来分析各个民族的文学在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时代潮流的推动时所做出的反应,并对各个民族的文学研究,包括文学评论、作家介绍、少数民族作家
本书为藏学家F.W托马斯代表作之一。1986年,国内著名藏学家李有义和王青山二位先生把这部著作翻译成汉文版《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一书,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由于年代、资料和语言所限,汉文译本存在漏译、错译的问题。本藏译本结合敦煌文献原文,根据原著翻译,并参考了大量的古文献和现当代研究成果进行了注释。本书内容共有六章,
《黄鹤楼集》,共三卷,前两卷由明代孙承荣纂辑,第三卷为明代任家相补辑,三卷集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七言绝、杂体、赋、记等。博收自南朝宋迄明万历间文人所作有关黄鹤楼之诗文,包括鲍照、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丁鹤年、张居正等,共四百余篇。20世纪90年代,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