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材以固体表面接触入手,主要包括:第1章固体接触、第2章固体摩擦、第3章固体磨损、第4章磨损特征和理论、第5章磨损的分形、第6章金属材料磨损、第7章磨损实例、第8章抗磨性设计。本教材可供本科院校金属材料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金属材料磨损专业的科研、开发、应用、管理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同时参考无损检测员、金相实验工、化学分析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共分六个单元,内容包括化学成分检测、显微组织分析与检验、宏观组织检验及断口分
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检测系统、通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超声波检测技术。本书所有编写内容与最新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标准JB/T4730?3—2005《承压容器无损检测》紧密结合,根据ISO/CD/TR25108《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指南》要求编写。融入了职
张荣华和马劲红和崔岩和姬爱民编著的《喷射成型8009耐热铝合金组织性能及热加工工艺研究》主要介绍了喷射成型8009耐热铝合金成分、组织随温度的演变规律、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以及合金的后续致密化工艺,为制备出性能合格的耐热铝合金坯件提供技术支持。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快速凝固耐热铝合金、快速凝固Al—Fe—V—Si系耐
金属陶瓷生成剂是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ART)、哈多(XADO)等同源、异名技术的代名词。这本由王德志编著的《金属陶瓷生成剂的应用与机理》主要介绍了这项表面工程技术,在国内铁路机车、汽车、轮船、不同机械装备等领域的现场工程应用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在归纳金属陶瓷生成剂技术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出了机理的系统表述;还收录
钢:从材料科学到结构工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化学成分和冶金生产工艺对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简称ULC—BH钢)钢板组织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剖析了这些影响规律之间的联系及形成机理,为生产高品质、高合格率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工艺和理论依据。全书以生产工艺为参考分析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动态变化及其联系,力求结合实际工业化生产条件,对于不同成分体系
本书根据无损检测专业的教学标准编写而成,体系新颖、内容丰富、举例翔实。 本书共分7章,第1章概略地介绍了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概念;第2章是涡流检测专业所需要的电磁方面的基础知识;第3章详细地介绍了涡流检测的原理;第4~6章是涡流检测的硬件介绍;第7章介绍了涡流检测相关的标准;第8章为涡流检测工艺。
本书为《防腐蚀工程师必读丛书》之一,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组织专家编写。本书主要介绍金属腐蚀的电化学理论,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6章)紧紧抓住腐蚀金属电极的特点,在有关可逆过程电化学理论的基础上,阐明腐蚀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重点结合讨论了氢和氧两类去极化腐蚀、金属的钝化和常见的局部腐蚀。第二部分(
吴元徽、赵利群主编的《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第3版)》修订相对于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编写方法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方面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即从加强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两方面来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着眼于教材的科学性、应用性,即教材既采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又考虑适合工程实际,使学生全面了解模具材料的有关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