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是沈慧瑛的一本散文集,共分四辑,第一辑主要是游览江南古镇老街和浙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文字,着重描写名街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及其产生的感悟,歌颂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特色与人文价值。第二辑主要是围绕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文字,通过读书与写作、工作与生活中获得的乐趣,表达个体可以追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第三
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群“逆行者”用信心和勇气记录下的、面对新冠病毒时的心声。“隔离不隔心”,书中一行行文字,既有儿女情长,也有家国情怀。医生、护士、记者,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守夜人,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用日记和书信的方式,记录点点滴滴,勉励他人同行,相互鼓励。《见字如面那时花开》的
本书为重庆渝中区文联和区作协合作编撰的散文集,全书以渝中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立足于渝中半岛的母城文化,以讲述渝中母城的寻根情怀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渝中文化底蕴以及对城市建设和未来的展望。
本书稿为散文随笔集,系精选2017年黄山市文化委策划举办的徽州古建筑征文活动中优秀篇章集结而成。内容分四个部分,分别为乡音、乡情、乡愁、乡约。主要描写了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等徽州古建筑的历史人文,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既有诗与远方的浪漫,亦有深度的思考。本书的出版对于徽州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书稿以传说、
本书分故园亲恩、岁月拾遗、心灯一盏、水墨书香四部分,内容包括:婆婆;红了半个脸的一串葡萄;传承;怀念我的父亲;愧疚过了一个诗意化的春节;五月槐花香;过客;回不去的小时候;文学拓宽了生命的厚度和长度;延水湾纪事;西藏随笔等。
本书收入铁凝的《盼》《一千张糖纸》《欢欢腾腾》等其他经典、适龄的作品,主要是散文,难字注音,方便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这些作品虽然主要围绕20世纪90年代,但其中的人情世故、真情实感,是跨越了年代的,文字流畅,情感细腻,能够展现人性光辉的一面。书后有“作家和您面对面”,是作者铁凝写的创作谈。
四时之书系列以春、夏、秋、冬为主线,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集结了140余篇名家关于四季时节及物候方面的经典散文作品,既展现了传统的节气风物,也体现了中国人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既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意与生活中的琐碎故事相结合,也把时节时令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一本趣味与美感兼具的图书。本系列以古典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根据名家
春光似海,盛世如花。春天的风光,最是喜人,在靳以的眼中,那被露水洗过的翠绿叶子,垂在叶尖的滚圆水珠,鸣啭的鸟雀都充满了斑斓的色彩。那些鸟雀穿碎了阳光,撞落了水珠,又朝着流泻光亮的地方飞去,复穿行在蓝天绿树中间,这便是这个季节的特征,自由又晴明。春天的雨,细细密密地落了下来,梁遇春看着楼前的春雨,滋润着百草千花,他觉得春
夏初,布谷从乱草中吐出啼声来,彼时久雨乍晴,陆蠡霍地跳起身,从屋内跑到了溪边。烟霭蒙蒙,笼罩着松林,树脂混合着草的清香,松针挂雨,迟迟不落,而捣衣声又渐渐响起。夏夜,萧红独自坐在茅檐边,望着借宿麻雀的窠巢,还有北山森静的密林,弯月勾垂着,虫声响叫着,编成了一首夏的小夜曲。及至夏至,天愈发蒸热起来,阳光大咧咧地照下来,空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对郁达夫来说,北国的秋,却更让人怀念。江南的秋天,空气湿润,天色淡,草木凋得慢,只能感到一点清凉,秋色、秋味、秋意,却是怎么也不够看的。而北国的秋天,那瓦蓝瓦蓝的高远的天色,那青天下盘旋的鸽群,那槐树底下漏出的日光,那秋蝉衰弱的残声,都成了秋的点缀,愈发让人着迷。蓝天高远,白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