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中国当代期刊产业向何处去的问题,本书进行了绵密的纵向历史线索梳理,及扎实的横向价值链分析,且以文化技术的演进作为沟通相关梳理、分析的线索,在理论框架方面具有创新性。本书作者号着实物经济与信息经济交汇的时代脉搏,以较宽的阅历、沉稳的心态、良好的文笔,勾画出了中国当代期刊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轨迹,并在概念谱系的厘清、
《中国出版:追寻中华文明的字纸春秋》是华夏文明之窗系列教材之一。该教材具有极高的原创性,梳理了中华出版文明的成就与特征,传播了中国出版的史学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出版文明的物质根基;2.中华文明与出版文明关系;3.中华出版文明的特点。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帮助热衷于出版的学习者初步实现用英语讲述和传播中国出版历程的目
本书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李国涛先生在《汾水》和《山西文学》主持编务工作时期发表于编稿手记中的小文章,这些文章多是由于看稿、改稿、编稿而引起的感想,他把编辑稿件时的感想和作品一起呈献给读者,简洁地把编者、作者和读者连在了一起。这些小巧的文章有对作品的欣赏,也有编者自己的趣向,或谈创作的心情,或谈读者的感受,谈作品
本书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很大的民营企业人天书店的企业传记,内容分为九大部分,收录了人天书店2000年至今的历年工作报告(包括年度中期总结和年终总结)、演讲稿、“人天事件”相关内容、媒体报道、馆配文汇、人天驿站、商业计划书、蔚蓝图书馆、专家评述等,洋洋五十万言,对人天书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介绍,可以说是一部记录人天书
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这书要卖100万》。李鲆以专业的素质、传播的角度切入出版,对畅销书运作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厘清了关于畅销书的种种错误观点,总结了畅销书运作的普遍规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出版从业者和写作者都有借鉴价值。作者是作家、媒体人、出版人,曾从事过出版策划、图书营销、杂志编辑、数字出版、媒体公关等多种职
“剩书时代”已经来临,没有营销,几乎就没有可能畅销;甚至可以极端地说,不懂营销,就不懂出版。同时,营销是当下出版业为薄弱的环节,也正因此,它可能成为出版业直接的突破口和大的上升空间。本书是《畅销书浅规则》的姊妹篇,命名为《畅销书营销浅规则》。本书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别的图书营销,书中精心解剖图书营销的各个环节,从基础理念、
2015年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以来的第30个年头。从1985年成立,短短30年,社科文献从无到有,从籍籍无名到出版界赫赫有名的专业学术出版机构,发展迅猛。本书是对30周年系列活动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全书分为领导篇、学者篇、媒体篇和社科文献篇四个部分,以讲话、采访、口述等形式辑录了不同群体与社科文献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新编国子监志》主要续写民国初至新中国成立初(1949-1956年)这段时期的孔庙国子监历史。从中华民国至解放初期(1912年—1956年),即民国年间及解放初孔庙国子监历史。由于时代变迁,政体变化,原有体例无法统摄新的材料,为了适应新时代和相关资料汇编的条件和要求,采用新的体例编辑志书。
本书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全书绪论部分,第一章从宏观的层面上将人类知识信息的增长情况与图书出版的增长情况,出版业自身发展与转企改制对出版发展形成的压力和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范围、方法等角度等方面,进行一个大致的背景交代与知识普及。第二章从创新活动的一般分类、创新活动的基本技法和创造性人格培养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