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辑义》七卷,丹波元简著。丹波元简(1755-1810),字廉夫,曾习儒业,后继父业以医仕幕府,是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考证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素问识》《素问记闻》《难经疏证》《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伤寒论辑义》《脉学辑要》《观聚方要补》等。本书据1935年“聿修堂医学丛书”影印本影印。卷首录1935年中西书
本书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沿革与变迁入手,说明中医的理论知识,都有自身的发生、发展、沿革、转化的过程,而每一次的变革皆以临床疗效为依据。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可以从临床医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医传理论的形成、发展,认识这种种变革的内在合理性,以及在临床实践环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了解到,中医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金匮要略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金匮要略》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篇,其中《素问》81篇,《灵枢》81篇。《黄帝内经》提倡阴阳调和,五行致中,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内求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的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篇,其中《素问》81篇,《灵枢》81篇。《黄帝内经》提倡阴阳调和,五行致中,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内求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
《针经摘英集》与《十四经发挥》均系我国元代著名针灸学著作。前者系杜思敬于延祜二年(1315)从宋元医书中辑录有关针灸部分整理而成,全书共5篇,其中第5篇所载69首针灸方为全书的主体部分。该书采集文献广泛,选方精良,特别是辑录了已佚宋代许氏《针经》多首针方,不仅是现存非常早的传世针灸方书,而且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伤寒论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伤寒论》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黄帝内经灵枢校注》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灵枢》进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
五运六气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医理论传承中薄弱和难懂的环节,甚至长期被称为绝学。顾植山既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忠实传承者,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五运六气并应用于疫病预测的开拓者,更是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体系的创立者。《运气大医顾植山》力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五运六气原理讲明白、把五运六气文化背景讲清楚。《运气大医顾植山》系统地阐述了顾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