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对“西方人文主义历史”的总体考察,以丰富的文献和研究方法书写成中国的学术表达与教材读本;对于读者了解其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把握西方人文主义历史发展及其在古典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理性主义时代等不同阶段的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重大问题十分有益。本书以批判思维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思考问题和解
《法国哲学研究》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莫伟民主编的法国哲学学术论文集,一年一辑,今年已出至第四本。书稿共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六个主要以法国哲学家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德勒兹、笛卡尔、阿多、康吉莱姆、马拉布、伯努瓦,另三个部分则为专题性哲学研究,分别是现象学、艺术哲学、概念哲学。其中,每一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欲望与快乐希腊哲人论情感与好生活,集中在古希腊的非理性研究,包括对情感、欲望,怀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本书收录国内外著名学者和青年专家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尤其是伊壁鸠鲁主义、柏拉图主义、欲望、情感与快乐生活等主题的原创作品和译文,有利于在中文世界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本书内容包
本书通过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他的若干美学范畴的分析,确认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理论定位,阐明马尔库塞技术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厘定马尔库塞的技术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进而思考马尔库塞技术美学的当代价值。
本卷由三部分构成:上篇《波普哲学评述》出版于1982年,它系统地介绍了科学哲学中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的哲学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中篇《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出自1983年出版的《唯物论史话》章,其中夏基松先生对唯物主义的早期起源进行了历史性分析;下篇收录了夏先生在20世
本书是对西美尔的宗教理论的研究。第一部分围绕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展开,重点介绍了其形式社会学及相对主义方法论,并从信仰与统一化功能这两个方面比较了西美尔对货币与宗教的形式相似性的讨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西美尔的文化观念,并将他所理解的现代文化区分为两个层次,即文化的危机与文化的冲突。在从文化的危机到文化的冲突的转变过程中
本辑原典译注主要译自希腊化各派的怀疑论思想,收录三篇对怀疑主义古典原典的编译文本,包括第欧根尼对皮浪主义怀疑论的评传,恩披里柯对希腊怀疑论重要的客观记录,以及西塞罗对中期学园派怀疑论思想的记录,较为完整、客观的展现了希腊罗马时期怀疑主义的哲学思想。对重要原典的直接编译弥补了中文学术界在这一研究上的空缺,提供了具有权威性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19世纪具有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以极富颠覆性的方式揭示了宗教、道德、政治、哲学中的基本困境,并提出新的建设方案。尼采的重要思想如上帝已死、酒神精神、超人、谱系学、永恒轮回等,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启发了萨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等著名哲学家。在《如何阅读尼采》中,基思&mid
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的索伦·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以诸多假名创造了数量庞大的著作,其中一些被誉为欧洲思想史上的伟大作品,影响了包括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一批后世著名的欧洲思想家。而在作品与思想之外,克尔凯郭尔孤独的生活、对婚姻的反对态度也让人对他的生平产生好奇。在《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
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社会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富有创造性的历史学家。他不可逆转地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和犯罪等争议性问题的思考方式,奠定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其批判性研究持续启发着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在《如何阅读福柯》中,约翰娜·奥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