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德韶尔(1881-1963)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现代史上为数不多的跨专业的大家,他在物理学、工程技术、哲学、政治实践和商业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德韶尔的技术哲学思想对技术哲学特别是德国技术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我们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书对德韶尔本人及
本书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两课’推荐教材”中的一本。本书旨在让学生在通晓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学科知识,如科学思想史、自然观、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来全面审视现代科学技术,增强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摒弃片面的工具主义,关怀自然、关怀人文、关怀社会、主动承担
本书立足于学术前沿问题研究,运用当代认知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重新解读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上篇《“理论渗透观察”论题的认知重构》运用认知心理学和科学史的证据考察知觉观察的理论负荷性问题,对科学哲学重大问题——观察的本质及其与理论关系展开认知重构,为理论渗入知觉提供了可能的约束分析,避免了相对主义的困境。下篇《认知视野
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技术的本体论、社会历史哲学和元伦理学的研究,各个层面又包含了若干独特的分析视角,如本体论中关于技术的存在论视角、社会历史哲学中关于技术的社会形成视角、元伦理中关于技术的善恶及其实现方式选择的视角等,力求通过对这些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的深入分析,来展示技术问题的哲学深度和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实践,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器物、技术到思想,从翻译会通到社会建构,从徐光启到魏源、严复,从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本书作者指出:将近代科学引入中国并完成其在我国的体制化,只能说是本土实践的一个基本
本书全面阐述中国古代矿冶技术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涉及金、银、铜、铁、锡、汞、砷等有色金属技术,钢铁技术,古代金属的矿产资源、采矿及选矿技术,金属加工技术等。
本书共分五章,章为绪论,主要界定了科技思想的内涵,简要回顾了北宋之前科技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哲学与科学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作了一些分析;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宋初安定学派、图书学派、山外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武经总要》和李觏的科技思想,探讨了他们在北宋科技发展史的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第三章是本文的
本书研究了西方各国科学哲学思想的源流、派别,以及各派思想之间的关系及与科学、宗教、社会思潮的牵连,探索了科学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科学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国外许多大学都开设这样的课程,供文理科学生选修,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的科学哲学出版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科学哲学史性质,另一类就是科学哲学概论。《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的最大特点就是史论结合,基本上吸收了以上两类的研究成果,
本书力图把整个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尽量按照不同的学科类别,通过自然科学技术不断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科学家的活动与成就,简明扼要地阐明自然科学技术的渊源和变革,科技发展的历史特点和经验教训,科技发展同各社会诸因素的关系,以说明科学技术正以神奇的巨大力量和特有的功能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面貌,记录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