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钦贡确伦珠教法史
觉囊达热纳塔自传
本书主要陈述部派佛教时期二十部派纷争杂现的宗义。世友菩萨不仅申述各部派要义,并且摧邪立正,对各派提出正确的认知。本论的价值有三:一是了解部派佛学不可或缺的资料;二是认识大乘佛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三是为建设现代佛教的思想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论另一项价值,涉及菩萨利他思想的讨论,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在原始佛教时期就有表现。舍
北宋是中国思想史一次深刻变化的时期,当时新儒学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欧阳修,效法韩愈,也致力于排佛。他所著的《本论》就提出了排佛的三大理由。契嵩大师的《辅教编》是针对《本论》而作的驳斥,它的问世,不仅是对近千年来儒释紧张关系的历史终结,而且对宋代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影印本,为普陀山佛学丛书的一种,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策划推出。《妙经句记证释》为清代浙江学者钱伊庵精心编选的佛教经典文献,主要是对《法华文句记》的整理和阐释。本次上海书店出版社为保存典籍文献,以上海图书馆馆藏清代道光九年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五灯系列禅录是宋代五种禅宗灯录《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集》《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五燈會元》的合称,保存了宋代大量丰富的口语词、禅宗行业语、公案语言等,尤其是禅师在对机说法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新造词和白话句式,为近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本书以《五灯会元》收录的禅师为总纲,利用其他语录进行
《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从印度哲学思想、佛教与婆罗门教思想比较、中印文化思想融汇、佛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等四个角度,展示出佛教思想根源于印度哲学,并在发展过程中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交融互生的特点。
《新唯识论/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作者援佛入儒,以《易经》为根基,改造印度唯识学,阐明其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的学术观点,构建了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对现代新儒学和现代哲学有深远的影响。全书除绪言外,有明宗、唯识、转变、功能、成色上下、明心上下等。
本书主要包括关于住持的仪规、关于两序执事僧的制度和仪规、关于普通僧众的仪规三方面内容,反映了当时寺院的组织和寺院宗教生活、日常行事的细节。
苯教尊者尼玛彭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