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
“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又称“延安农村调查团”)所进行的晋陕调查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之后又一次非常重要的社会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是研究三四十年代晋陕农村社会经济演变的最重要的史料。调查既涵盖了农村租佃、借贷和雇佣等主要生产关系,又对土地、人口、劳动力、农业资本及耕作与分配等生产力状况进行了细致普查,尤其关注了当时生产力
《中国历代党争史》是有关中国古代党派之争的专门史著作。该书分序论、本论、结论。本论含十章:先秦学派之争,汉末钩党之狱,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与方舆之见,有唐中叶以后牛李党之倾轧,北宋中叶以后新旧党之竞争,北宋末年之和战论,南宋初年之和战论,南宋中年伪学之禁,明末东林党之祸,清末帝后党之争。书中描述了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
徐式圭的《中国监察史略》介绍中国监察出现前的官吏状态,监察的由来、全盛、没落及复兴等。主要内容有未有监察以前的官吏状态,监察名称的沿革,监察成长的初期,魏晋监察的仅存,十六国监察拾零,监察的全盛时期,五代监察的没落,监察的复兴时代,都察院的监察时代,共和政治下的监察,谏义大夫,台谏的分和问题等。
本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国民政府为实现“建国”任务而做的努力,如开放政权、成立民意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等。战时改革有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体现了行政领域的制度化与现代化倾向,体现了国民党权威人物对完成“建国”的强烈愿望。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豫湘桂大溃败后改革被迫中断,
隋唐以降,山东士族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优势受到极大削弱;但其文化气质却在新的环境之下显示出了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成为其保持社会声望的主要途径,而这种局面的形成即始于隋唐之际的变革时期。同时,隋唐之际,对于山东士族而言,其所依托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山东士族的文化面貌也出现了变迁与坚守相互交错的
本书以海量的老画报资源为素材,以民国时期文人为独特视角,通过记述他们的生活、工作、往还等,展现这一群体当年的生活状态,从而折射出整个中国近代社会的风貌。
《中公版·2020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轻松学系列:公共基础知识》是中公教育医疗卫生系统考试研究院依据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真题精心编写的。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十一篇,上册分别是医学伦理学、医学发展史、法律、科技与生活;下册分别是政治、经济、管理与公文、人文与历史、国情与地理、其他理论知识、写作题。 每篇的核心考点均
“村落”是近代东北乡村兴学运动的最基本单元,成为孕育近代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的区位环境。本书以“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村落”、“兴学”和“乡村社会”为主线,以1905年至1931年为时间主线,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统计学和人口学等理论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近代东北乡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