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辜胜阻教授多年来从事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转型问题研究成果的集成,全书由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中小企业与实体经济、创业创新与初创型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与创业创新短论专访组成。该书展示了作者对民营经济转型问题的调查研究轨迹。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基层调查研究,对如何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产业政策在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产业政策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过去所执行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既有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着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决策参考15)》收录国务院研究室刘应杰司长近年来撰写的政策研究类文章,分作六个部分:一、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二、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三、改革开放重点问题研究;四、区域发展与城镇化问题研究;五、社会管理、生态环保与旅游问题研究;六、调查研究与文稿起草问题。其中一些文章受到领导同志重视并作出批示,对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终结果,在此要特别感谢马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与资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经过
本书充分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密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主流和前沿的计量经济方法诠释制度因素是否是导致我国区域间差异的关键因素。首先,本书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理论及制度影响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增长学派的思想,确定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平均主义被打破、社会资源分配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随着初次分配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各阶层收入差距已经拉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初次分配环节,劳动收入分配率(份额)比重持续下降,由1996年的53.26%降至2010年的45.01%,有的年份甚至不
本书以政府规制、社会调节与工商业变迁为主题,集中收录了历次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有关政府干预、社会调节特别是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政府规制和社会调节下工商业变迁的论文,并收录了其他相关文章,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政府和社会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相互不可替代的不同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了解到近代中国工商业的艰难
在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对内强化经济自由化、对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东亚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东亚生产网络。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东亚生产网络正在分工和布局上发生调整,其内部成员的经济也不断转型。本书基于东亚生产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内部产业升级存在的利与弊,并借此分析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
本书基于大量经济数据,对2017年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进行了描述及分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民营经济状况,对于解决我国民营经济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及发展选择对相关决策及民营企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以构建西部地区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增长模式为切入点,以西部地区低碳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目标,全面论述了低碳社会建设理念及科技政策进展;综合分析了低碳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趋势、低碳社会的研究进展及低碳发展关注的主要科技和政策问题;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低碳社会建设的实践进展,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碳社会建设经验,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