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南(1900—1992),江苏盛泽人,曾任上海复旦实验中学教员、上海世界书局编辑。著有《春之花》《都市的男女》《奔波》《乍浦游简》《艺术哲学》等。译有《莫泊桑小说集》《屠格涅夫散文诗》《印度童话集》等。除了留下的大量的印行作品以外,徐蔚南的个人生平、家庭背景资料及他人的研究评论却极少见到。上海市档案馆所藏当年文化局
70多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一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70多年来,一代代材料学子薪火相传,发扬“勤奋求是、团结创新、笃行有为、材料强国”的学院精神,为国家工业发展、材料领域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前行不忘来时
本书是著名文学史家李长之创作的关于诗人李白的传记作品。全书分“李白”“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两篇,其中“李白”篇主讲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一生的漫游生活;“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主要讲述了李白在求道与入仕之间的矛盾一生,着重分析李白独特的精神世界。全书以李白生平为内容,以李白思想为主题,以细腻的笔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六十多年来,林浩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紧密围绕我国鱼类养殖生产中亟须解决的“苗种繁育和良种选育”重大关键问题,系统深入地、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他一生和鱼结下不解之缘,在治学、育人和推动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史轶蘩院士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有人形容她是协和垂体协作组之“魂”。1954年,史轶蘩院士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医近60年里,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由她总结开创的许多内分泌疾病诊疗方法为国内医院广泛采用,并造福广大患者。史轶蘩院士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
《曹雪芹在京遗迹研究文集》是首部集红楼梦学、曹雪芹学和设计学等专业的学者,基于实施北京市文物局“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课题,围绕曹雪芹在京生活的七处遗迹开展“曹雪芹与北京城”研究主题的图书。本书从多视角阐述了“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通过统一标识,打造主题文物游径,建设城市上的主题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新模式。 本书
本书通过梳理《三国志》等史料,从多方面细致还原了刘备的一生,并且用部分史实与《三国演义》对比,系统还原汉末三国的风云变幻,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刘备其人。其中史料记载不甚详细的地方,作者也进行了推理和猜测。“三国”之热经久不衰,读者群体庞大。本书是作者“蜀汉三传”的第一部(预计第二部《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三部《三国志姜维传》
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雍正王朝变得暗淡无光,雍正本人也呈现出冲突、复杂、混乱的个人风格和政治面貌。他的王朝的历史价值、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个人的性情嗜好、死亡原因等,都充满了彼此对立的评价,缠绕着诸多疑问。历史的真相,我们可以探究,而雍正本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却无从知晓。 坊间翻案之作或野史传奇,已经太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把握优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充分发挥朋辈引领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卓越成效,本书以近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榜样为案例,让广大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祖国建功立业、成就精彩人生。本书主要特点
本书讲述了一群南宋百余年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也是临安城中苦苦寻找出路的失意者,在这块天崩地裂的土地上,各自从不同方向勇敢地挑战命运,生存、抗争、政治理想、艺术造诣燃烧了他们的灵魂,但这个全面退缩的时代拒绝了他们的热情,妄图消灭他们坚持的理想,命运给予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却没有泯灭精神志向,这正是书中弘扬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