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论》是一本用史诗篇幅和诗歌格律来表达哲理的哲学著作。全书以六卷拉丁韵文的形式流传至今,我们将从中了解伊壁鸠鲁主义哲学,汲取古人的智慧,学习如何正视死亡,如何获得幸福。这部杰出的拉丁语哲学著作,在影响了西方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以其精巧的比喻,妙趣横生的话语,给每个现代人带来生活的启示,使人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获得精神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旨在探讨福柯的古代经典阐释及古代哲学主体塑造模式,遵循福柯的谱系学方法及问题化意识,以直言与关心自己这两个概念为叙事织针,梳理福柯晚期在主体哲学问题上的一系列主张。下编着重讨论福柯晚期思想中的自我伦理问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启发,分析福柯从自我技术和生存美学角度对古代伦理思想所做的谱系梳理,探讨
本书由国际著名古典哲学家大卫·赛德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按照专题而非历史梳理的方式,考察了“神”的问题在古代哲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了善恶二元论、球形神、与神相似的人、无神论、不可知论、伊壁鸠鲁主义神学和神的匿名性。作者表明,在古代哲人的眼中,神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宇
本书为世界知名古典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系安东尼·朗对希腊化哲学的梳理,对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罗马共和国灭亡),希腊哲学的三大流派——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论——的观念和思想方法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本书依据历史上已有的对希腊化时期作家与作品的评价,并结合了当代英美学界对于这一领域的分析,试图呈现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eAnima)是古代世界第一部系统地、科学地探讨人类灵魂的本原地位及其内部结构和功能活动的著作,也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核心文本之一,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以及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采用希腊文—中文对照的形式,在翻译上尽可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编》由英国哲学家木尔兹所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对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在生物学、天文学、生物学、数学等方面的科学思想进行了全景式介绍。上册详细论述了法国、德国、英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如果以天文观、原子观、力学观、物理观研究自然。下册重点探讨了如何以形构观、化育观、身心观、统
《法国哲学史》由法国哲学家列维·布留尔所著,彭基相译,并于1934年首次出版。全书分为十六章,详细论述了笛卡尔、麦尔伯兰基学、巴斯噶、封特涅尔、孟德斯鸠、服尔德、卢索、康的亚克、康多塞、孔德等人的哲学观点,介绍了法国各大哲学流派的思想及代表人物,同时对各大流派就行了差异性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法国哲学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的代表作之一,卢梭把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始人时代和文明人时代,并认为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只受自然的支配,只服从于自己的本能,因此也没有奴役和统治等不平等的现象。当人类狂热地追求文明社会声色犬马的生活时,人与人之间才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也因此产生了不平等。卢梭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发
本书作者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这是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创作的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为三章: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与人物一一介绍。可贵的是,书中从来都不是简单枯燥的叙述,而是渗透着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对西方哲人与思想
本卷将主要考察1675年12月到1676年4月以及1676年10月到12月的文章,而它的范围是有限定的。这些文章分为部分,但它们在创作时间上重叠。其中一部分主要涉及数学哲学(特别是无限问题)以及关乎运动本性的哲学问题。另一部分讨论的都是哲学问题,或更确切地说,是关乎上帝和人的心灵的形而上学问题。 本卷的文章对莱布尼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