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集聚效应和收入分配》主要研究城市化及其集聚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内容覆盖城市化和城市体系演变历程,城市化对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农村收入分配、劳动收入占比、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工资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加快城市化以及优化城市体系的政策建议等。
2015年4月30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京津冀协调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未来京津冀区域将崛起成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我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支点。《面向未来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精选汇编了“国际城市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
中国政府为了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从2005年初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包括开征纺织品出口关税和主动设置出口配额。这个政策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企业更关注品牌和产品质量。 本书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VER促进中国出口质量升级的研究假说。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世界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2005-2008年期间,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结构转型就像攀登一座“大山”,发展中国家都处在攀登这座大山的不同阶段。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各个发展中国家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够更好、更快地问顶那座山峰。 《chao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以及在一个多极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官方文件中多次明确指出钢材、水泥、平板玻璃、原铝和造船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五大行业。到底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到什么程度?是怎么形成的?又该如何化解?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从实践上推敲统计数据背后的含义。 《看懂中国产能过剩》首先通过横纵向的对比,全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追踪调研报告》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的研究课题。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追踪调研报告》作者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描述了这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于促进该地
本书全面介绍了自重商主义开始至今的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并对演变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进行适当的评论。内容上主要分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大部分。国际贸易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国际金融部分主要包括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及其决定、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最后还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进行了
本书聚焦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二十国集团(G20)舞台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表现、收获和影响。通过G20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并进入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心舞台,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国际金融体系治理与改革、贸易、发展、能源与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9月首次主办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成为中国充
郎咸平著的这本《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共分分四个篇章:“互联网+”一地鸡毛,“+互联网”才是正道;第二篇互联互联网制造:成与败的“一步之遥”;第三篇正在发生的未来:技术驱动与商业驱动;第四篇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新思维。从中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到基础的制造业领域,以各行业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各种案例分析为基础,
《京津冀国土空间利用与整治战略框架研究》针对京津冀国土空间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大政策需求,围绕提升泛北京国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功能,探索泛北京土地管治的政策调控手段和工程治理措施,为促进形成安全、高效、有序的用地格局,制定出国土空间优化及国土生态整治战略,对于增强区域可持续增长能力,实现北京市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