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檻七世孙。生于明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享年八十一岁。释名传綮,曾藏八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山人,或谓寓“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又谓其署名,喜以草书连缀笔画,视之,八大二字有似哭字笑字,山人二字有似之字,合而读之,
赵孟頻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其篆、籀、分、隶、楷、草诸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据明人宋濂记述,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在书法上造诣很深,擅篆、隶、楷、行、草等
本教材通过风景画在人类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发展概况、流派与风格、当代国内风景画的表现倾向及其语言特征等章节,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风景画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层面。上的内容。在技术环节,通过风景写生具体的程序步骤,详细的阐明了每个步骤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实现目的的一些具体技法,归纳总结了在风景写生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本书遴选出明清重要流派的代表性作者的作品,对画作生成过程、艺术特色、诗画结合的表达技巧和内涵、诗画对应关系,以及画史思潮、批评等内容进行挖掘、探索、总结与升华,概括出有内在联系的画论原理;以十三章的篇幅,介绍画家的生平、交游、艺学、思想、成就,讲述了波澜壮阔的明清绘画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时代。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长达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俯仰沉浮。东周列国志故事连环画忠实而精彩地刻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连环画从西周末年描绘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宏富,头绪纷繁,人物、情节错综复杂,但作者驾驭技巧极高,使得连环画结构主次分明、繁简得当,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彩色电影连环画《地雷战》是继第一本上色电影连环画《英雄儿女》之后,出版的第四本手工上色彩色电影连环画。《地雷战》是19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曾被作为”教学片,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地雷战》,俗称“老三战”。
本书从王阳明一幅写于赣州的家书真迹谈起。围绕着这幅家书手迹,介绍了王阳明的书法成就,他的家世生平、亲朋好友、人际交往,以及在南赣的功业事迹和学术思想。赣州是王阳明践行知行合一思想孕育和实践的地方。这幅手札是阳明先生的精品力作,难得一见。作品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阳明先生在赣南这块地域立德、立功、立言思想,体现了他知行合
本书分为碑刻书法简论、关于碑帖临摹、临摹提要与示范三章,从碑刻书法的审美特质、鉴赏视角、线条和结构的形式训练等方面,对碑刻书法的临摹进行讲解。
本书讲述了小品不专心做作业,想要趁着妈妈外出淘气,结果妈妈早就把小品的行动一一掌握,在诙谐幽默故事中展现了新一代的亲子关系,也展现了母子之间身后的爱。本书不仅展现了生动形象的川娃子“小品”和朋友们,而且能让小读者在捧腹大笑中引发思考,学会阳光乐观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