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当我行走,触到灵魂的颤动、当我回首,听见花落的声音,具体包括:那一盏温暖的灯火、青春少年样样红、如果云知道等内容。
本书以作者在藏工作生活三十多年的经历和成长足迹为主线,以自身所见、所闻、所感为素材,回顾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大学生投身新西藏建设的历程,描述了镌刻在记忆里的工作与生活场景,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赞美了西藏人民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西藏的热爱和对西藏人民的赞美之情,同
庚子初春,疫情忽临,白衣执甲,逆行远征。让我们记住这些白衣战士,记住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壮举。书中收录了贾佳医生从2月2日到3月28日共56篇日记,每一篇都记录了防疫一线的感人情景。从*初物资不是十分齐备、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都不熟练的艰苦,到后期餐厅伙食越来越好、尿不湿都没尿完的充盈,真实还原了这场战疫经过。贾佳医生文字
这是一本应贺兰山下的生活图景之邀而完成的书;这是一本可以理解为描绘小镇的日常或者精神史而完成的书,甚至它颠覆了中国小镇书写的惯常写法,开启了小镇及山与人关系的新写法:打破了纯文学和非虚构的边界、自然生态文学和旅游文学的边界、人的生活貌状与山河地理的人文历史之间的边界,也为中国的非虚构写作之域探索着新的可能。本书描述了镇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擅长从生活琐事入手,深得自然的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主要作品有《受戒》《逝水》《沙家浜》《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等。全书分为“草木年华篇”“跋山涉水篇”“尘封记忆篇”,文字平淡质朴,从植物、旧事等方面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擅长从生活琐事入手,深得自然的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主要作品有《受戒》《逝水》《沙家浜》《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等。全书分为“本心篇”“玩味篇”,文字平淡质朴,从美食、文学等方面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别号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湖上笠翁、伊园主人等,浙江兰溪人,生长在江苏如皋,父辈在此卖药行医。二十五岁返乡应童子试,以五经见拔,成为府学生;而后两次应乡试不售。顺治七年(1650)移居杭州,以卖文刻书为生,结交各方名士,游历甚广。家设戏班,往来达官
花有千万种,路有万千条。对自然而言,和风细雨,阴晴冷暖,均为常态;于人生而言,顺境逆境,悲欢离合,亦属习见。人生是一段持续百年的跋涉,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增添前行的动力。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无数先哲积累了大量的人生智慧,铸就了许许多多的智慧人生。这些经验,经过传承,由文言文转为白话文,弥散在一个个现代版生活故事中,感
这是一部引导人们认识志愿文学,了解志愿精神的书稿,也是一部有针对性的指导志愿文学创作的书稿。该书由“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副主席、很好青年作家徐庆群撰写。《至爱:庆群谈志愿文学》共计6万字,分为30篇,主要结合作家本人20年的志愿文学创作经历,以及对于总书记新时代文艺创作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指示精神的深入领会,以专栏随笔的
本书由筛选出来的优秀诗歌和散文组成,分为诗歌篇和散文篇两大部分,旨在热情讴歌抗击疫情一线民警辅警坚守岗位、斗志昂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大力宣传警爱民、民拥警,警民携手、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生动故事,激发责任担当,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