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述武汉近代宗教建筑的建筑特征与艺术价值,并结合文献资料、技术图纸与实景照片对武汉近代宗教建筑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力求多视角展现武汉近代宗教建筑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本书系统阐述武汉近代宗教建筑的建筑特征与艺术价值,并结合文献资料、技术图纸与实景照片对武汉近代宗教建筑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力求多视角展现武汉近代宗
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若昂德让在本书中为我们逐一介绍了巴黎城市建设的各项发明,包括桥梁上的观景平台、林荫大道等首次出现的现代基础设施,还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时尚购物等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
本书是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巫鸿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艺术史专著。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书导论:九鼎和传统中国式的纪念性概念。以下是正文五章,分别为:一、礼仪艺术的时代;二、宗庙、宫殿和墓葬;三、纪念性城市“长安”;四、墓葬纪念物中的四种声音;五、透明石头;一个时代的终结。作为重构中国古代美术宏观叙述的一种尝试,本书沿
作者在大量调查工作基础上,着力解析了近代闽南侨乡外廊景观在宏观、微观、中观三重尺度层面的地域适应性演变,对外廊式建筑在近代闽南侨乡兴盛的特定历史机缘和孕生环境进行追溯,对近代闽南侨乡外廊文化景观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骑楼研究、亚热带建筑研究等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阐论,对这笔特殊景观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复兴问题进行了思
《营造法式》是代表我国古代建设科学与艺术*状态的典籍,规范了各种建筑的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在施工设计、用料、结构和比例等方面的要求,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内容涉及《营造法式》所录各工种(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信、旋作、锯作、竹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是对该书的全面解
本书共十四章,第一章武汉市政公共建筑综述,第二章湖北省图书馆,第三章汉口水塔,第四章俄国巡捕房,第五章湖北省城一监狱,第六章华商跑马场,第七章国民新报大楼,第八章汉口电报局,第九章汉口电话局,第十章汉口总商会,第十一章中华总工会,第十二章华商夜总夜,第十三章德国巡捕房,第十四章英文楚报大楼。11111111111111
本书内容基于作者1906至1909年在中国游历期间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作者访遍普陀山的各个寺庙,并将亲身经历和所探访到的事实材料用细腻真切的笔触叙述出来,向读者展现出普陀山各寺庙迥异的建筑风格与特点。除文字描述外,作者还在其间穿插了共112幅珍贵的普陀山照片,以及105张精确的测绘图。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与生动详细的文字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出独特的建筑结构、建筑技巧及建筑哲学,与西方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建筑之美无与伦比,而其精髓往往透过砖瓦,隐藏在历史故事之中。《中国古建筑及其故事》以英语为写作语言,介绍了近50处中国历史建筑,其中包括“秦皇陵”、“岳阳楼”、“山西民居”等,为读者开启了通往中国古代王朝的历
《可持续设计译丛建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理论、方法与实例(原著第2版)》以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评价背景基础,介绍了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在介绍可持续性评价理论背景的同时,突出了在工程建设中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应用,建立适合建筑业不同情境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框架体系,并通过不同情境下的案例研究分析该评价
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过许多令世人惊叹的伟大建筑物,其材料与结构技术水准以及造型与空间艺术所达到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超越了我们已知的古代建筑遗存。对重要历史建筑进行复原研究,在文化史、艺术史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依据与该建筑相同或相近时代的文献与实例提供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空间与建筑造型,乃至建筑装饰资料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