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事,不是一个所谓中心思想或一个道德观念可以包容的,理论更是说给无信的人,与对囚人说理无异。——《疲劳的颜色》借由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大转型这段历史的梳理,窥见传统文人、武人、乡绅、旧式官僚等你各色人等在时代变局中的身份与思想的转换,深入历史发生的情境解析清末民初“立宪”之时代精神的嬗变过程,呈现中国政治文明更生之艰
在《甲午战争史》中作者戚其章以数十年扎实研究为基础,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广采中日及英文资料、档案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甲午战争史》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展示,其中揭示的诸多细节和重要结论都成为该领域广为接受的公论,是甲午战争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帝国的回忆(泰晤士报晚清改革观察记)》选译《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以《泰晤士报》的视角,再现了清王朝最后十余年的内政与外交。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晚清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之死、禁烟运动、新政、新式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
本书共10讲,各讲结合教材主体内容和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基本要点与理论”、“经典案例与解析”、“延伸阅读与思考”、“实践指导与总结”、“知识运用”5个板块,每个板块设置相应栏目。
陈洪编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汇编与导读》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重点立项课题,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统编教材的配套教材使用。本书主要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列出的阅读文献选取阅读材料65篇,又根据课程内容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书中没有列出但又必须要求学生阅
《民国文存31:中国近百年史》将鸦片战争至1930年的中国历史分为积弱时期、变政时期和共和时期三个阶段,详细介绍这一时期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和国内斗争情况,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以及在曲折中前进的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尤其对1930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历史介绍详细。
《夜读百年中国》回首近代以来华夏民族所经历的深重苦难与抉择,启发国人从人类共同的思想资源中汲取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武器,从而走上民族自新之路。
民国不太平
本书是《同舟共进》文章精选集。文章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如冯友兰、钱钟书、夏衍、郭沫若、吴祖光等进行研究,侧重以新发掘的史料来阐述文化大家的性格和命运。
本书内容包括:由琦善卖国而想到的、清朝的军事力量、骤然而至的战争、“剿”“抚”“剿”的回旋、广州的“战局”、东南壁垒的倾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