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文化诗学”方法对“红色经典”进行跨文本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把“红色经典”文学文本放在百年中国启蒙视域中考察,探讨其人物形象建构、叙事策略、审美特征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下编以《白毛女》《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红岩》为个案,把文学文本和由其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文本放在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中,探讨其思
本书重读中国文化名人苏东坡诗文和相关其人其文研究著作,描述东坡人生起伏历程,观照东坡超越时代的思想精华。书稿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可吸引读者开卷,走进东坡,研读经典,领略苏东坡忧民爱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勇往直前的情怀和精神。他是诗人,用笔写了很多不朽的作品,他的生活、生命本身也是诗,而且是更动人、更伟大的诗篇
本书是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全体教师(含五年内退休及调离的教师)的论文代表作合集。绝大多数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发表的论文,而尤以近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为最多,基本上反映了本学科同仁们最新的研究状况以及所达到的水平。现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和文学批评史四个研究方向,将论文作者依照其主要的研究
评论集《和光同尘》为作者近五年的文学评论作品精选集。全书共分为五辑。其中,第一辑:文学情本体,讨论近年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情义与情怀,包括对张炜、杨本芬、邱华栋、尹学芸等作家作品的评论。第二辑:种子与土壤,从梁鸿、张柠等的具体作品出发,观察当下由社会现实出发的文学思潮,如时代新人、女性主义等。第三辑:美,及其突围,重点呈
唐代文学研究》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学会和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西北大学唐代文学研究室承办。《唐代文学研究》原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创办于1981年的《唐代文学》,次年改称《唐代文学论丛》。1982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西安成立,《唐代文学论丛》被确定为学会会刊。从1988年起,《唐代文学论丛
本书系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成果结集,其总体特点是以作家研究和文本细读为基础,立足于20世纪以来的文学现象,将作家研究、文本分析与文学观念、立场和风格融会贯通,从现代性与鲁迅的文学选择,历史场域中的鲁迅文学,现当代作家的语言、文体及文学的民间立场等角度切入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和作品评价,对文化多
《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是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论文集,囊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等学科,共收入论文26篇,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科学性、建设性原则,鼓励学术创新。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以建设发展“双一流”学科为目标
陈子善先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学者,本书是继《不日记》之后,陈先生第二种研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札记。千字文章,扫遍现代文学史上的犄角旮旯,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发掘略陈管见,每篇挖掘一件文学史轶事,为读者提供阅读新文学作品之外必要的角度与翔实的资料。以极经济的篇幅,谈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鲜为人知或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根据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谱系,梳理出相关人物关系图,《西游记》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遭受的八十一难为线索,整理出重点出场的各类人物、妖魔鬼怪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为核心,将不同阵营所代表的文臣武将一一列举展开;《水浒传》辅以故事情节,整理了以宋江为代表的108位英雄好汉以
《西湖文艺评论》由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杭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杭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西湖》杂志社)组编。《西湖文艺评论》立足杭州,面向全国,涵盖文艺理论、美学、艺术史、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网络文艺、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