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四库全书选刊》子部中的《医典》,共70册,内容包括内经素周、难经本义、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等。
本书分为:十周年纪念专页(一);《诗经》研究;三礼研究;经学文献;书评·书询共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各明一意”与“《易》外别传”——《四库全书总目》对宋元明儒《易》学的评论、摄盛及其流衍等。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先生的重要著作,自二十世纪初问世以来,备受注目。《国故论衡》出版的最早版本为日本秀光社1910版,我馆早年亦出版过此书。目前出版的此书多依是书。《太炎先生著述目录初编》对此已有记述:“谨按:《国故论衡》有先校本,庚戌年五月日本国学讲习会刊行。先校本修正二十四则,先师自书眉云:‘此初校本语亦有校定本所
《中国经学史论著选编》介绍经学萌发于以农立国的宗法制下的古老中国,其经典为古代中国道术之总汇,突出地表现出其学说,理论和思想主张的两重性:既讲因革变易,又标尚平撕、折中与不变;既提倡独立思考,倡说对经书《尚书》不能尽信,要敢于藐视不遵礼义的大人物,又宣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既标尚忠信,又谓“大人
清代今文经学是在江南古城常州“复兴”的。清代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是庄存与(1719~1788),在清代中叶,以一甲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主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春秋正辞》、《春秋要指》、《尚书既见》等,汇为《味经斋遗书》。庄存与治学不拘汉、宋,讲求“微言大义”。他的外孙刘逢禄发挥外家“庄氏之学
《经史子集要略》以《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的分类顺序为线索,对中国古代的典籍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全书从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分别展开介绍。其中,经部主要介绍了正统的儒学十三经,史部对二十四史作了概述,子部介绍了诸子百家及其思想,集部则梳理了中国古代的文集和诗集等。全书在介绍这些传统典籍时,虽文字简要精炼,但却几乎包罗了中国古代各
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经历。”世人之所以敬仰季羡林,不仅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本书以季老先生的一生经历为主线,以其独有的做人原则为指引,从个人的心境修养,到顺应与淡定的人生理想,恕、朴、恭、达、省等,无所不包。生动的阐述了国学思想中蕴含的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智慧,带领读者从
本书论述了中华民族复兴,根在国学教育,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学是国本之学,当以人类理想筑金塔,中华国艺修玉阶,遵照培德育才规律,易为学纲,儒为理纲,佛为心纲,道为总纲;养花格物,品茶致知,绘画正心,学书诚意,习武修身,抚琴齐家,诗教治国,博弈天下,从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血肉,构建中华核心价值观,造就出国之栋梁。
全书共含30册,为影印古籍,尽力展现原书原貌,选取域外汉文典籍中价值较高、品相较好者,以四拼一形式出版,从而嘉惠学林。 全书所选汉籍主要来源于日本国内的多个公立图书馆,如宫内厅书陵部、国立公文书馆、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等。本丛书所收文献,计有40余种,涵盖了正史、编年、史评、方志、奏议等诸类。这批文献呈现出以
《生态国学》站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主张升华古代生态风水学,首次提出生态国学说,阐述了生态国学的宗旨、典籍理论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以图为鉴地构建了易经生态风水文化体系,肯定了儒释道三教对我国生态国学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