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丘陵区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横亘安徽中西部,呈东西向展布,其淮河流域总面积3145km2,地面高程为20-70m;长江流域面积为2496km2,地面高程为15-50m。地面特征:以分水岭为界,北部向北倾斜,南部向东南倾斜,而且坡度逐渐变缓。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但降雨量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7
2022年4月-9月,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会同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主题征文。征文活动得到各理事、单位会员及广大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成果,在单位会员、高校及科研机构中共征集了302篇论文。经论文初审、专家评审等环节,其中
本书是水网领域的智能控制论学科专著,是现代水网水资源统一调度控制向更高水平自主运行控制发展的重要分支,以人工引调水工程和大江大河自然水系的水网通道为纲,水利水电枢纽等国家水网控制性节点工程为目,编排全书内容,包括水网闸控输水通道自主运行控制模型理论、河流枢纽电站运行风险控制理论、水网节点工程群闭环联动控制原理等,重点研
生态流量保障是提升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科学的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是提升生态流量保障率的重要抓手。本书通过全面调查长江流域重要河湖和水工程生态流量保障及监督管理现状,基于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生态流量研究相关成果,结合流域机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生态流量的多目标协同管理需求,提出长
本书开展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生态规划研究,通过对岷江上游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环境条件进行探析,阐述流域水资源与生态规划相关理论,对岷江上游流域地区水资源和生态需水进行探究,讨论岷江上游流域生态需水及阈值,评价梳理基于指标体系评价法的水资源承载力,构建岷江上游流域地区生态规划模型,研究岷江上游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本书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水权转让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形成了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的双层六维理论框架体系,建立了由17个一级评估指标和48个二级评估指标构成的黄河水权转让评估指标体系,耦合技术评价方法、社会经济评价方法、生态学评价方法、政策评价方法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黄河水权转让后评估方法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为区域性或流域
本书共分7章,内容涉及农田关键水分要素测定方法及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作物有效降水量估算方法应用、种植结构遥感提取方法应用、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应用、灌区灌溉面积监测方法与应用、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估算方法研究、井灌区节水压采效果监测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等。
本书基于我国西北矿区“富煤、贫水、弱生态”的特征,研究了矿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的开采规模确定方法,以解决我国西北矿区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整装煤田大型矿区科学规模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证、模型推演等方法,开展采动影响下矿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界定、矿区水资源承载力
本书以我国典型河流绿洲——塔里木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摸清流域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预测,开展了典型绿洲植被需水理论分析,建立了基于斑块尺度的绿洲水土资源动态监测优化模型,并对绿洲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典型绿洲耗水与适宜规模,提出了远
本书以内蒙古河套绿洲为典型,研究面向维持生态屏障功能的灌溉绿洲水土资源调控方法,明确河套绿洲适宜规模及格局;开展河套灌区输配水模拟及调配应用研究,基于渠系水动力学过程确定满足分级水资源配置要求的合理取水规模;以鄂尔多斯黄河南岸灌区为典型,研究大型引黄灌区排水预测方法及其资源化利用模式。为大型引黄灌区水资源调度管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