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河南省档案馆馆藏黄河档案文献4400余件,记录着历朝历代对治黄的探索和实践,彰显出九曲黄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下实现了岁岁安澜。本书通过口袋书的形式,以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为载体,将珍贵的档案史料以通俗、生动的形式进行呈现,讲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的由来、黄河铁路第一桥卢
本书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脉络,从国家水利战略和流域统筹治理的全局,实事求是、以叙为主,叙议结合,概述珠江流域片从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1949-2020年)珠江治水情况,目的是传播流域治水经验和认识,为以后珠江治理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珠江治水史概述;第二章改革开放前的珠江治水;第三章改革开放30年
河道运行管护工作任务繁重、影响的系统性、功能的多样性和演变的缓慢性,是河道管理有别于其他工程的主要特点,管理河道必须要掌握这些特殊性,才能提高实际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使河道发挥最大的综合功能,并得以永续利用。为充分发挥河道堤防工程的作用,本书组织从事水利、水文、农业工程教学、设计、施工、管理等人员集体编写,全书共
本书围绕智慧水利和水利大数据这一行业背景,系统总结了堤防工程失事概率及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统计了堤防工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分析了堤防工程系统多破坏模式,给出了许多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流程图和计算程序。同时,发展了蓄滞洪区溃堤洪水演进过程模拟方法,估算了溃堤洪水造成的的生命、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为溃堤洪水灾害风险
本书是一部总结古代黄河治理经验的专著。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黄河的乱与治一直是古人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先秦治水开始,一直讲到清末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在束与分的理念下,不断治理黄河的历史。作者通过对前人治河经验的梳
本书是在总结近年来典型河流岸线开发利用、管理经验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防洪安全、河道管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环境保护及沿河城市建设与发展等因素,妥善协调各部门和上下游、左右岸对河道岸线开发利用的关系和利益,从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保护生态与环境、维护河流健康、强化岸线利用管理与保护的需
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主要介绍了黄河河口监测,包括黄河河口的自然地理等情况的概况、黄河河口主要监测的内容及监测范围、河道监测、河势监测、刁口河备用流路监测、河口拦门沙监测、从古至今河口测验技术的演变与发展等。第二篇主要介绍了黄河河口相关分析研究,包括河口流路分析、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分析及影响因素、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以及河
本书针对山东省潍坊北部区域地势特点,对潍河、弥河、白浪河、虞河洪水、渤海湾潮位及影响区进行水文水力计算,建立了河道超标准洪水遭遇海水顶托不同工况组合的水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超河道保证标准的多种工况量级。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洪水风险图,摸清了超标准洪水风险影响区,并据此制定了以上河道在遇到超标准洪水和渤海湾海水顶托共同影响下的
珠江河口河网人类活动干预强烈,异变条件复杂,工程措施众多,水安全形势严峻。本书在调查分析珠江河口河网开发利用及整治工程效果的基础上,分析强人类活动驱动下珠江河口河网水沙及径潮输移动力特性变化;梳理河口-河网系统复杂异变格局下在整治工程及水安全保障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下典型整治工程的适应性评估方法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四川江河治理议题的学术著作,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组织编写。全书汇集了多名环境科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政策倡导和公众参与成功案例,旨在为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及专业管理部门的河湖治理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向广大读者普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为论河、知河、护河三章,内容涉及四川江河的特征、价值,四川江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