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文本学的研究性著作,也是四川省委党校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之一。书稿总结了目前学界对文本学的研究成果,在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从文本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研究。二位作者关切当前文本学研究的各种问题,引经据典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分析,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文本学、哲学文本学、文学文本学等学科的
《传记学研究·创刊号》共有专题中国传记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跨学科视域下的传记学传记史研究作品研究传记学者生命史研究书信、日记中的传记研究青年论坛8栏,收录13篇文章,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传主的生活片段。
什么样的文字曾经激发了你的灵感?这是编者乔·法斯勒向43位当代作家提出的问题。毕业于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的法斯勒于美国《大西洋月刊》由心而生(ByHeart)专栏定期采访不同作家,至今采访过的作家已超百位。 这43位作家各选了ZUI为打动自己的一段文字,借此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与人生旅途,真诚慷慨地与读者分
《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是一本专业性极强的研究生教材,旨在培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文学翻译意识,提高其翻译能力,培养其译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职业能力。本书引进了全新的教材观,主张编撰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编写理念,彰显人文关怀,不仅能满足全国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文学翻译方面的专业需求,也可以为广大文
《当代比较文学》为系列综合学术辑刊,聚焦近年来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核心的人文社科研究热点和前沿讨论,广采国内外学术方家的弘论与青年学者的新锐之思,其主要宗旨是融合中外,汇通古今,叩问智慧,涵养精神。 《当代比较文学》由乐黛云、阎纯德等文学研究界顶尖学者担纲学术顾问,学术委员会成员由陈跃红、戴锦华、高旭东、大卫达姆罗什
本书是一本专业的编剧学相关文集,内容涉及剧作家研究,编剧理论研究,戏曲、影视剧编剧研究及戏剧文化研究等,涵盖戏剧编剧艺术的方方面面。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论述,逻辑清晰,材料详实,论点新颖;各位作者多关注于当代编剧艺术发展的前沿,亦有对古今中外戏剧艺术的分析与解读。全书较全面地对编剧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呈现了最新的学术
本书遵循中西对比、以西映中、以中为主的原则,对中西(两希为主)上古神话叙事传统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主要对中西神话叙事图像文本和语言文本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要性勾勒,对中西神话前文本、初文本、续文本的发展流变脉络及其特点进行了清理,突出了中西神话叙事传统中各自时空优势类型特征。在此前提下,对中西神话集体无意识讲述者类型、中
中国文学研究有着十分丰厚的学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但这也意味着取得大的突破越来越困难。如何走出文学研究的瓶颈状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文学研究持续深入的进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所收文章无论是研究古代作家还是研究现当代作品,都是着眼于这一问题展开。本书所收文章涉及诗文、小说等文体,视野开阔,
《论雅俗共赏》最早是由观察杂志社于1948年上半年出版的,应该是朱自清生前的最后一本书。书中共收文章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早年创作新诗,晚年多写旧体诗,是宋诗一派。但先生一直关注新诗的发展前景,故晚年常写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先生对新诗创作者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本书是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是一部研究“后现代之后”西方文论诸多新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包含七个部分,第一章“元现代文论的前史”,从“后现代之后”的文化语境出发,论述欧美主要的理论学说。第二章“佛牟伦、埃克和利菲尔的元现代理论”,侧重于对近十余年元现代文论代表性学者理论观点的分析。第三章“作为哲学和文艺新阶段的元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