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啸天教授所著的晚唐时期诗歌的赏析读本。在当下,越来越有一种共识,即诗词美的奥秘不可穷尽,古典的诗词美也需要当代读者以现代意识与现代眼光去审视,从而使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周啸天教授在吸收中国古典诗学精华的同时,如能恰当地以新学科、新方法对古典诗词作进一步研究。本书从李商隐的“沉博绝丽”、温庭筠的“才思艳丽”到杜牧
本书是一本周啸天教授所著的讲授诗教及诗歌赏析的读本。诗教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本书通过说诗词、说赏析、说七讲、无一字无来历、因病致妍、古今言殊、赏析示例等几个部分,讲诗词赏析的方法以及如何在诗词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书中以平实易懂的语言,将诗词欣赏的七个层面: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娓娓道来,使读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图书。诗是源远流长而发展长足的文学样式,从诗体发展的角度看,近体诗运动的完成,为中国诗史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在此以前,为诗体的演化发展阶段:从原始歌谣起,中国诗体之句式由二言、三言、四言、杂言,而五言、七言,体制由古体而近体,经过历史的选择,确定了五七言古近体(细分为:五古、七古、五绝。七
这部书稿从苏轼关于饮食的诗词中选取20种食物,以食用的季节为顺序,介绍了苏轼和其他文人写饮食的著名诗文以及历代中国人吃什么、怎么吃、吃的乐趣等,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向读者介绍了大量古代饮食文化知识和有关风俗习惯。全书以苏轼饮食诗词为线索,四季时节为序列,串连起苏轼一生的行迹、生平,从饮食这个有趣的视角一探东坡对
本书试图在今天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评估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的价值。书中,作者从辨析“先锋小说”的概念出发,勾勒了“先锋小说”产生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其经典文本进行的重新阐释,最后对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问题予以了剖析。本书认为,“先锋小说”不但是上
黄天骥教授开设的诗词曲赏析课是全国著名的精品课程,《黄天骥诗词课》系作者在其讲演记录基础上补充修订、校勘精编而成的著作。书中选取了唐宋元三代的经典诗词曲作品,分十讲进行系统深入的解读。既有对诗歌文本和写作背景生动形象的阐释分析,让读者得以领会诗句的言外之意和作者的复杂心境;又融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多层次地探究诗歌创作
《宋词赏析》是20世纪我国词作鉴赏领域的标志性著作。本书品鉴宋词致力于回归词学的审美本质,注重分析词作中的艺术技巧和传世价值。在书中,沈先生对作品的字词运用、结构布局、艺术手法予以全面解说,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宋词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也使传统的诗歌鉴赏理论得到了新的理解和升华。本书能让读
绝句起源于古代歌谣,得名于联句。唐代的七言绝句发展至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均有名作传世。全书按年代排序,选择唐人七绝诗86首,兼及宋人、清人七绝160余首,将相类相近的绝句叠放在主题绝句之后讲解,连类而及,穿插赏析,故给人以深刻印象;其鉴赏则逐幽探微,深入浅出。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
本书旨在对晚唐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的诗学思想与重要命题作追根溯源的考论。全书选取了司空图的几个重要的代表性诗学命题,如“诗贯六义”说、“思与境偕”说、“象外之象”说、“韵味”说等,以之统率司空图的整体诗学思想。通过对上述几个诗学命题的具体语境与渊源进行考述,以点带面,追溯其诗学渊源,并联系其唐诗歌史观,较深入、细致、系统
本书收录作家文澜珊近年来所撰写的81篇诗词鉴赏和品评文章。全书精选苏轼、李清照、岳飞、陶渊明等25位诗人的诗词作品进行生动解读,作者用文学化的语言将每一首诗词进行拆解赏析,娓娓道来,颇为有趣。所选作品鉴赏的标准为经典、传诵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文学价值高,每篇均按照原诗、解读、品鉴三部分进行赏析。其中,苏轼的《龙尾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