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文史资料编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口述资料、档案等为依据,采用点面结合方式展示应城的发展历程和应城人民勇于奋斗的精神。书稿氛围“改革纪事·非公经济发展”“城乡记忆”“人物春秋·纪念援非60年”和“百姓故事”4个栏目,以概述、口述史、回忆录等形式记录应城市自新中国成立后一路走来的发展过程,一
长江文明通史共16卷,由冯天瑜、刘玉堂主编。丛书旨在从16个方面展示长江文明的千年文脉,追溯长江文明的起源,梳理长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阐释长江流域的文化特征和文明内涵,探寻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互动,思考长江文明之于中华文明的深远意义和现实影响。本卷为航运卷。在长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长江航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
《我的家乡在新津》为地方文史图书,按古迹、文物、人物、非遗、风物、特产、景点七个板块,梳理新津的历史文化,全书配以故事传说、诗文俚语、实地考察经历,让读者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水土,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指引读者走进新津,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人,领略景色之美、城市之美、历史文化之美,油然而生热爱家乡、
《在水一方——沣东文史述略》紧扣沣东新城历史人文主题,全书由“水脉:水泽万物”“城脉:城池崛起”“人脉:人才辈出”“文脉:文化鼎盛”四个部分组成。沣东新城滋养了周秦汉三朝文明,本书由水到城,由人到文,讲述了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沣东新城珍贵的文化遗存,系统梳理了沣东新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及价值,展现了沣东新城的城
《家在九江》是南方日报南海团队对南海区九江镇进行乡土文化调研成果集结而成的书籍,全书提炼了体现九江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文化特性的十个关键字,分别是江、围、渔、商、儒、酒、龙、侨、产、乡,形成十个篇章,集中回答“什么是九江”这一命题。十个篇章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篇章围绕关键字,分成概述、人物访谈、大事记三个部分,同时穿
月港是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在大航海时代,月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动脉,是当时全球化贸易的重要枢纽。“月港文献丛刊·碑刻卷部分”搜集今天月港遗址及周边地区留存下来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以及与海外交流相关信息的碑刻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公告、地方志、宗教铭文、纪念性碑文等。丛书所收录的文献
本书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美术与西部美术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2019年至2022年终南学术论坛的艺术研究成果汇编。终南山脉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互渗的见证。周、秦、汉、隋、唐五个大一统朝代在终南山下营造京城,其文明成果不仅影响了西方,也影响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列国,进而
本书试图根据先秦典籍中的资料和考古出土文物,对先秦中山国的历史,进行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扼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正文,将传世文献的记载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考古实物结合起来,对先秦中山的族属与姓氏、兴起与衰亡、政治与经济、生产与生活、文化认同等诸
《剡录》是嵊县现存最早的县志,为宋人所作方志的典范之作,颇为后人好评。全书十卷,卷前有史安之、高似孙序,卷一为县纪年、城境图、官治治等,卷二为山水志,卷三为人物志,卷四为古迹志,卷五为书、文,卷六为诗,卷七为画、纸、古物,卷八为道馆、僧庐,卷九、十为草木禽鱼诂。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此书未见宋、明本传世,仅有清钞本
本书是中共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金坪、林田、扶民、头堡五个村委会联合,与阳春市漠阳江红色文化研究会共同编纂的革命历史故事书,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阳春县蟠扶乡游击区广大革命志士、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堡垒户和热爱家园的革命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这些红色故事有的载入当地党史部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