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中国本土情况,以海水为切入点,将海水进行分类分层再量化,分别介绍灵动的海水、魔幻的表层海水、多变的深层海水,让读者更加深刻与了解海水作用的多样性。全书分为六章,根据海水运动形式与利用方式将海水归纳分类,针对每一类别的海水资源,按照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建立从资源到使用的联系链条,并对这个链条进行详细的解释说
河口海岸区域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占地球表面积的15%~20%,是发展向海经济的关键区域。北部湾河口海岸是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认识和掌握北部湾河口海岸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和变化规律意义重大。本书论述了河口海岸学的研究价值、发展进程和研究内涵,梳理和总结了河口及海岸分类,介绍了北部湾河口海岸的自然、经济社会
我国湿地面积在世界湿地面积中所占比例较高,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约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24.5%。本书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剖面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变化特征。研究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和磷分级特征,明确沉积物基质、环境因子对磷固定和释放的影响,分析环境因子对磷环境行为的
本书采用1993-2020年时间序列长达28年的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融合数据,从全球海洋中探测识别中尺度涡,统计分析中尺度涡属性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制作全球海洋中尺度涡遥感调查研究专题图。书中针对海洋中尺度涡调查结果,主要给出了中尺度涡月调查结果空间分布、中尺度涡轨迹、中尺度涡属性特征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和专题图。
本书结合当下海洋化学热点和青少年知识盲点等问题,根据海水奇妙元素、海水酸碱盐氧度、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污染处置、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海水轶事逸闻等知识点内容,每个章节知识点又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将海洋科普知识娓娓道来。
本书通过梳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变迁轨迹,总结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演变的原因,揭示演变的规律,为当下及今后我国应对海洋灾害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此,本书以应对海洋灾害的体制、政策及其运行机制为要素,将近代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机制分为近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应对体制机制初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应
本书从一个社会科学家看待物理科学的角度,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什么是厄尔尼诺、如何预测它,以及它对人类的广泛影响,重点是厄尔尼诺对气候环境、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全书通俗易懂,又富有科学内涵。本书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高级科普著作。适合所有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社会与经济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特别是政府及有关经济领域的决策人员、关心环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潜在威胁明显加剧,为减少灾害发生,促进韩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了解三角洲地区的沉积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针对潮汕海岸带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在潮汕沿海开展了为期3年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对韩江三角洲的实地调查
本书对近年利用自主海洋卫星数据在南北极海冰遥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基于不同传感器的海冰密集度、海冰类型、海冰厚度等多个海冰要素的反演算法。我国自主海洋卫星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谱、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向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海洋系列卫星作为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的三大系列卫
本书对海洋光学进行了介绍和概述,重点是基本概念、涉及的光学量、它们的测量以及相互关联的理论关系。具体主题包括海洋光学的有关概念、海洋的光学成分、海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原理、海水中水分子和溶解无机物的光吸收、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的光吸收、海水中悬浮颗粒物对光的吸收、海洋浮游植物对光的吸收、海洋辐射传输理论、海洋辐射传输的蒙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