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社会的来临》把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要素、变量首次提出来,认为服务是当今社会运行与发展的思维方式及工具手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服务改变着传统三次产业的发展、推动和结构模式,使得一切经济及经济活动变成了行为服务化。书中重新界定了种植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概念,将它们称之为“服务型种植业”、“服
历代《史通》注本的底本多为明刻本,而通行本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又有妄改原文的弊病,《史通评注》以明代张之象所刻宋本为底本,并大量吸取后世的校勘成果,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读本;《史通评注》还首次系统整理了历代关于《史通》的评点成果,彰显出刘知几卓越的理论贡献,并勾勒出唐宋以来《史通》批评的历史,为研究者提供翔实而丰富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学术平台。科研实力颇为雄厚,在学术界声誉卓
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
《史学原论》是欧洲实证史学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19世纪晚期实证史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民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近代化,是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起始于晚清,上海是晚清第一通商巨埠,伴随着商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生活新风尚:洋货流行、尊卑失序、崇奢享乐、妇女走上社会、男女交往等。由此萌生了发展工商、社会平等、消闲消费合理、男女平等、自主择偶等近代新观念。这些风尚和观念,对此后中国社会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深化,中外史学比较以及民族文化特点的理解,都要求我们把史学思想史的学科建设好。“史学思想”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是什么,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这个问题,应当要有所说明。l992年,我在《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出版,23~24页)中提出过自己的想法。我思考的要点是这样的。史学思想内容很丰富,归结起来是两个
阿诺德·汤因比(AmoldTovnbee,1889~1975)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出生在一个历史学世家,他的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这位叔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