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从构成中国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变进程底蕴的本土性知识资源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由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构成的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及发展的“根本性议程”或“建制议程”如何在19~20世纪的实际演变中跨越了革命、战争和危机等重大事件,最终形成了国家机制中政治控制压倒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的“特质”。本文认为
此书曝光清宫秘藏照片四百余幅,时间跨度为清末至民初,辅之对这些影像的生动讲述以及对清宫藏照的深度解读。以鲜活的图像,独到的文字,向人们全方位立体展现了清王朝,抑或可以说是整个封建社会在历史长河中没落的倒影。 书中收入的清宫秘藏照片非常珍贵,蕴含的文献价值就不可估量;它们留下了清末帝后、宫殿、民生等各方面珍贵的信息。从
《微观记录:1840——1949》内容杂而不乱,系笔者多年读书所得。或出自当事人的回忆,或出自正史记载,或出自野史杂谈,皆言之有据,并无一丝杜撰。紧紧围绕近代中国展开,从微观视角对这一时期进行尝试性解读,力图将难以触摸的历史重新展现出来,以期引发我们的共同思考——究竟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历史。
1912-1926年,柯树勋在思茅厅任同知之职,其间,他实地考察了普思边区的历史沿革,民族情况、土司制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边方略。这些成果均收录于其撰写的《普思沿边志略》一书之中。1935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隶属的农村复兴委员会主持了对云南农村的调查,并形成了《云南省农村调查》一书。该书用大量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
《追寻真实的民国》所选11篇文章,是我在学习和研究民国史的过程中写下的一些心得,大多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专业刊物,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中华民国史》一书中发表过。它们的共同特点,或许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求真。换句话说就是追寻真实的历史。不管它们今后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得起历史的
《近代史资料》的主要内容有抚东奏稿(七)、李鸿章等致陈鼐手札、庚子天津保卫战史料一则、康有为未刊函电稿、血钟、安福秘史(二)、中南银行档案资料选编等信息。为读者更详细的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详细信息。
《近代史资料》的主要内容有抚东奏稿(八)、曾国藩致沈葆桢手书五通、弢园随笔、清末实行世界标准时史料、辛亥革命时期新编《三字经》三种、知识青年从军记——张谦日记(上)、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检讨等。
祁龙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史研究专家,尤其是太平天国史研究方面的巨擘。《祁龙威学术论文选》辑录了祁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2年发表的11篇文章,内容涉及清代历史、学术史、太平天国史、文献考证等方面内容,篇篇均有创见。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百年晚清,泱泱中华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朝臣和平民都做了些什么?嘉庆、道光、咸丰到慈禧再到溥仪;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晚清最后一百年,距离今天这么近,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它。“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为什么均告失败,最后必须革命,历史
本书收录了欧洲画家绘制于19世纪19世纪50年代的30幅铜版画。近代中国的记忆,并不完全是割地赔款的耻辱,透过一幅幅精致的铜版画,重新描绘出百年前优雅靡丽中国的景象:官府的晚宴、北京的灯笼铺、宁波的棉花田、天津的游医等……这些生动的细节丰富了我们所了解的大历史。30幅版古画如一个个取景框,将我们带回至150年前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