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以1973年出土的已经碳化残碎的定县八角廊汉墓竹书为整理对象,利用最新的广域图像采集和竹简保护技术,从定县汉简中选取已经缀合且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竹简175支整理发表,收录竹简的广域图像、2.5倍放大图像及定县简初次整理时的释文卡片。内容包括《论语》《太公》《文子》《保傅》《哀公问五义》《六安王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主要论述中德纸质文物修复的异同,包括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主要修复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修复原则方面的日趋一致。第二部分为中国纸质文物修复,从中国纸质文物修复简史谈起,概述修复意义、修复基本程序,解读纸质文物的修复原则,对纸质文物修复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阐述纸质文物修复档案的制作,并予以
《铜绿山寻宝记》是黄石工业遗产的主题漫画,通过讲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从被发现到考古发掘的过程,集中再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矿冶技术成就。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明重要的原料产地,黄石古代矿冶工业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古代矿冶工业地质探矿、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矿冶技术方面的独特范例,见证了中华文明因铜的出现而由原始社
《战天斗地淠史杭》是《六安红色文化》丛书之一本,由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写的。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总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其中安徽省1100万亩,河南省98万亩。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工程难度之大、规划面积之广等世所罕见。书稿分为
传世古籍经过长期流传、反复传抄、屡经校勘,难免失真,而出土古籍未经流传,真实地保留了古书的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但目前尚无一个基于科学研究的通俗译本,一般人难以读懂并加以利用。本书稿旨在对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进行整理和译注,包括古文字摹写、释文、注释、今译,并与今本进行异文比较,为读者提供基于科学研究的通俗译本。
本书是国内原创历史社科“沈从文讲文物”系列的第四本,也是完结篇。本册收录了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三十余篇对中国古画——展子虔《游春图》、维摩诘故事画、《高逸图》等的考证鉴赏和文物研究方法的文章。作者结合古画所处年代各地出土文物及文献资料的整合研究,分析画中内容、材料等要素真伪,以及从中得出的朝代风俗文化。如从实物谈《木
2018年11月1日至2日,故宫博物院与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纸质文物的科学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荷兰国立博物馆、英国国家档案馆、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复旦大学以及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纸张类文物保护修复相关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发言嘉宾。同时将与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稿分为七章,先介绍匾额的形成发展,结合客家南迁史与文献资料,把客家匾额的由来、受尊崇的情形及成因,条理清晰地加以论述,再呈现客家匾额本身的格式规制、制作工艺、价值构成等内容,然后对客家匾额的传承情况,包括游匾挂匾民俗仪式、传承人现状、传承模式、传承困境及对策路径等加以阐释。
全书共分为六章,从北魏开始至盛唐结束,按营石窟的营造时间顺序娓娓道来。龙门石窟目前在统计内石窟数量为2345处,大窟30多处,其余多为民间开凿的一米左右的小龛,本书遴选了50余处最具代表性的石窟进行了详尽研究、介绍,通过对石窟寺的营造规模与形制的研究,对其中雕塑、壁画、书法等内容题材的考证,艺术特点分析,展现不同阶段石
本书从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两万多件革命文物史料中遴选出五百余件精品,按历史时期和文物类别进行了精心编排。如1928年罗明到闽西传达中共“六大”精神时用的毛毯,抗日战争时期杨成武在指挥黄土岭战斗时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用的望远镜,刘忠在“抗大”学习时用的笔记本,袁子钦在长征中用的公文包,王直在游击战争期间用的手